接地有什么组成
接地装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接地体
定义:埋入地下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用于使电流入地扩散和均衡电位。
分类:
自然接地体:如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金属井管、建筑物和构筑物与大地接触的金属结构、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人工接地体:如垂直埋置的角钢、圆钢或钢管,以及水平埋置的圆钢、扁钢等。
要求:当土壤有强烈腐蚀性时,应将接地体表面镀锡或热镀锌,并适当加大截面。水平接地体一般可用直径为8~10毫米的圆钢,垂直接地体的钢管长度一般为2~3米,钢管外径为35~50毫米,角钢尺寸一般为40×40×4或50×50×4毫米。人工接地体的顶端应埋入地表面下0.5~1.5米处。
接地线
定义:将电气装置中必须接地部分与接地体连接起来的金属导体。
作用:用于将电器设备的静电或漏电电流引入大地,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接地引入线
定义:把接地电极连接到地线盘(或地线汇流排)上去的导线。
作用:在室外与土地接触的接地电极之间的连接导线,形成接地电极的一部分。
地线排(或地线汇流排)
定义:专供接地引入线汇集连接的小型配电板或母线汇流排。
作用:用于汇集和连接接地引入线,提供一个集中的接地点。
接地配线
定义:把必须接地的各个部分连接到地线盘或地线汇流排上去的导线。
作用:用于将各个需要接地的部分与地线盘或地线汇流排连接起来,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接地。
接地极系统
定义:由各个接地极、总接地端子或接地母线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导体组成的系统。
作用:提供电气装置至大地的低阻抗通路,确保电流能够顺利流入大地。
功能性接地与保护性接地
功能性接地:用于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或使设备(系统)可靠而正确地实现其功能,如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电话系统中将直流电源正极接地等。
保护性接地:以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目的的接地,如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的接地,以防止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接地装置由接地体、接地线、接地引入线、地线排(或地线汇流排)、接地配线以及接地极系统等组成,各部分共同作用,确保电气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并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