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路—重庆石柱简介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隶属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是以古代巴人为主体,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栖息地之一。东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南临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靠重庆市丰都县,西北连重庆忠县,北与重庆市万州区接壤。总面积3014平方千米。

过去五年
新建改造公路178公里,组通达率、通畅率均达到100%;加大农田宜机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完成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91.16万元用于水毁恢复工作,完成黎家等2个村国土整治项目灾毁修复;整治山坪塘99口,新建新街水厂,巩固提升光明水库和临溪水厂至前进、民主管网工程等165个饮水项目。持续推动产业试点示范建设。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新街村1000亩山奈、南峰村1000群中蜂、黎家村的黄连等“一村一品”试点示范稳步发展,全镇长效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建设。形成了南峰村羊肚菌种植、民主村入股殡葬服务中心等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激活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活水源头”。目前,各村总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困境起飞、从无到有的发展新局面。

2021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9亿元,增长6.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16万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95万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3元,增长8.4%。

今后五年
将在镇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正确指引下,紧紧围绕“一镇两带四点五基地”建设目标,完成“三个创建”,实现“三个翻番”。建成“一镇两带四点五基地”:“一镇”即康养美食小镇。从标准化生产、历史文化挖掘传承、公共品牌培育打造、市场推广营销等方面多管齐下,做大做强临溪羊肉扣碗、饼干、面条、小花生等传统美食,将临溪打造成全市闻名的康养美食小镇。“两带”即沿211国道和毛官路沿线,打造两条高水平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四点”即黎家村老场、前光村陈冲坝、花厅村大坝、南峰村楠木垭四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五基地”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优质畜牧业生产基地、优质香辛料生产基地、优质果蔬生产基地、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完成“三个创建”:成功创建市级卫生乡镇、市级园林绿化城镇、市级文明乡镇。实现“三个翻番”:场镇建成区面积和常住人口翻番,全镇综合产值翻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
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建县前隶属
石柱县地,古为《禹贡》梁州之域。西周、春秋(前1027-前476)属巴国“南极黔涪”领
域。战国(前425-前221)先后属楚黔中地及秦黔中郡。
秦(前221-前206)县地大体以七曜山脉为界大部分(长江南岸至七曜山脉西面)属巴郡.少部分(七曜山脉东面)属黔中郡。
西汉(前206-公元8年)、王莽新朝(9-25)、东汉(25-220),县地仍大体以七曜山脉为界大部届临江县(今忠县)南境,少部属涪陵县(今彭水)北境。
三国(220-265),西界沱是蜀汉益州以长江为界,分置巴、巴东、涪陵三郡的交界地。县地届江南的涪陵郡涪陵县(今彭水)。
西晋(265-316)、东晋(317-420)十六国成(汉)(304-347)县地均属涪陵郡涪陵县。

南北朝(420-589)、宋(420-479)县地改属巴郡齐(479-502)属巴郡(今重庆)临江县(今忠县)。梁(502-557)届临江郡。北周(556-581)初属临州临江郡,武帝保定初(561)属临江地分置的南都郡源阳县、建德四年(575)属南都郡源阳县改名的怀德郡武宁县(治今万县武陵镇)。
隋(581-618)县地均属临州武宁县。

二、南宾县
唐(618-907)武德二年(619)武宁县改属浦州,同年分浦州之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今石柱),隶临州(今忠县),为石柱建县之始。
五代十国(907-960)前蜀(908-925)后蜀(934-965)循唐制南宾县隶忠州唐末群雄割据,战乱频仍,南宾县处在前蜀、后蜀与楚、南平(荆南)接壤争夺的地带,政事难行。
北宋(960-1127)南宋(112-129)元(121-1368至明洪武十四年(1381)
循唐制.置南宾县·隶属忠州。
三、石砫安抚司、石砫军民府
南宋建炎三年(1129),马定虎奉诏入川,征服当地土著,受封石砫安抚使,在南宾县水车坝(今石柱县悦来乡古城坝),设立军事机构石砫安抚司,节制九溪十八峒。
元初在南宾县地设立石砫军民府,不久升石砫军民安抚司。元末,明玉珍据蜀,建立夏政权(1362-1371),改为石砫安抚司。

四、石砫土司
明(1368-1644)洪武四年(1371)平定四川后土酋马克用归降”((读史方组纪要)券七十三)洪武七年(1374)遣子付德入朝贡方物。洪武八年(1375)正月置石砫宣抚司,搜克用宣抚使,世袭其职:同年·克用奉调征讨九溪十八峒,采土兵离境,苗兵联结散毛峒,突袭南宾,占了县城烧了官舍,杀了县佐,克用闻警回师,苗兵撤走,从此克用由水车坝迁入南宾县城今狮子坝·建立宣抚司署。
洪武十四年(1381)撤销南宾县,部分县地并入丰都县,编为南宾里,其余县地归石硅宣抚司管辖,编为三里十甲,隶属重庆卫。自此石砫宣抚司始理民事,统掌行政、军事之权,成为一个政区。嘉靖四十二年(1563),石砫宣抚司由重庆卫改隶夔州卫。天启元年(1621),石砫女宣抚使秦良玉勤王,平乱有功,由宣抚司升为宣慰司,
清(1644-1911)顺治十六年(1659),石砫宣慰使马万年归附,仍授石砫宣慰使,隶川东道夔州府。乾隆六年(1741)后石砫宣慰司由菱州军民府同知兼转。

五、石砫直隶厅
乾隆十七年(1752),石砫宜慰使马孔昭因事革职。乾隆十八年(1753)由云安厂蒙州军军府同知移驻代管。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二十八日由移驻代管改置石砫厅,收缴了土司印信,实行改土归流,仍隶菱州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九月二十八日,升为石砫直隶厅,直隶四川省,明令“宣慰使改授土通判,不许干预民事”。

六、石砫县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元年(1912)一月十日(辛亥年冬月二十二日),石砫厅捕役领班、袍哥大爷李瑞庭接掌了石砫厅印,自立石砫厅军政府。二月十四日(辛亥年腊月二十七日),忠州军政府第三营攻入厅城,李瑞庭的军政府垮台三月,设置石砫厅知事公署.隶川东道。
民国二年(1913),改石砫厅为石砫县,设石砫县知事公署。民国十九年(1930)改石砫县知事公署为石砫县政府,
民国二十四年(1935)六月,石砫县改隶四川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驻酉阳。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一月一日,石砫县改隶四川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驻万县

七、石柱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9日石砫县城解放,20日建立县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成立县临时人民政府。
1950年1月5日正式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川东区涪陵专区,1952年9月1日,恢复四川省建置后,隶属四川省涪陵专区。
1955年9月27日,县人民政府改为县人民委员会,隶属未变。1959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石砫县改为石柱县。
1968年10月21日,县人民委员会改为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1日,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县人民政府。
1983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石柱为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土家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省涪陵地区行政公署。

石枉县辖境
新中国建立后,石柱县辖境有以下调整:
1952年6月25日,万其上复兴乡的新生人和,黄龙江家双河共5个村,划归石村
县西沱乡.
1952年9月23日忠县中兴乡、黎王乡全部划归石柱县;石柱县坡口乡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村及第九村的一个组,划归忠县磨子乡。
1952年,丰都县属关张沟(民国三十一年划归石柱县未交),在土地改革后,划归石村县,今属五斗乡平安村。
至此,石柱县形成了今辖境。

1949年11月19日石柱县解放,接管了国民党政权。全县计4个区,1个镇、32个乡。329个保,3500个甲,40106户223252人19501月,先后正式成立乡、镇人民政府,保甲未改,行政区划如下:
一区驻南宾镇,辖1镇6乡92保975甲;
二区驻三星伴月,辖7乡70保717甲
三区驻石家坝,辖9乡101保1184甲
四区驻桥头坝,辖10乡66保624甲

1950年4月,将全县4个区划为7个区,区人民政府故为区公所。全县计1个镇、32个乡、325个保,2811个甲,58527户,285553人。行政区划如下;一区,驻南宾镇,辖1个镇15个乡:南宾镇、大河乡、双庆乡、大歇乡、沙谷乡、凤凰乡;二区,驻下路坝,辖5个乡下路乡、三星乡、大柏乡、湖海乡、三汇乡;三区,驻石家坝,辖5个乡:石家乡、悦来乡、临溪乡、黄水乡、鱼池乡;四区,驻桥头坝,辖5个乡:桥头乡、中益乡、三益乡、官田乡、龙沙乡;五区,驻马武坝,辖4个乡,马武乡、黄鹤乡、洗新乡、都会乡;六区,驻西界沱,辖3个乡:西沱乡、沿溪乡、坡口乡;七区,驻沙子关,辖5个乡:沙子乡、湖镇乡、栗新乡、金铃乡、蚕溪乡.
1950年10月废除保甲制,改保为村(段),改甲为组。
1951年10月,划出一区所属南宾镇,撤镇改设城关区,直辖12个段,6个村。
1952年5月20日,划出三区的悦来乡、鱼池乡,四区的龙沙乡,并将一区大歇乡的
六、七村划归龙沙乡,共3个乡、增设第八区,区公所驻悦来场。
1952年6月25日,万县上复兴乡的新生、人和、黄龙、江家、双河共5个村,划归西沱乡。

1952年9月23日,忠县中兴乡、黎王乡共24个村,划归石柱县,属六区管辖。坡口乡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村及第九村的一个组,划归忠县磨子乡,同时,撤销西沱乡,将西界沱场划出增设西沦镇,辖3个段,隶属六区;其余各村并入中兴乡。
1952年调整行政区划后,计9个段,74471户,313422人。行政区划如下城关区,驻南宾,辖12个段,6个村;一区,驻大歇塘、辖5个乡:大歇乡、双庆乡、沙谷乡、凤凰乡、大河乡;二区,驻下路坝.辖5个乡:下路乡、大柏乡、三星乡、湖海乡、三汇乡;三区·驻石家坝·辖3个乡:石家乡、临溪乡、黄水乡四区·驻桥头坝,辖4个乡:桥头乡、三益乡、中益乡、官田乡;五区,驻马武坝.辖4个乡:马武乡、黄鹤乡、洗新乡、都会乡;六区,驻西界沱、辖1个镇、4个乡:西沱镇、沿溪乡、坡口乡、中兴乡、黎王乡;七区,驻沙子关、辖5个乡:沙子乡、金铃乡、湖镇乡、栗新乡、蚕溪乡、八区·驻悦来场,辖3个乡:悦来乡、龙沙乡、鱼池乡。
1953年1月18日撤销城关区.改设城关镇,辖12个段,直属县领导。同时,划出一区的大河乡、双庆乡,并划出二区三汇乡的一部分和下路乡十五村的一部分,与原城关区所属的6个村合并,新成立华峰乡,共3个乡,增设第九区,区公所驻大河乡古坟堡。
1953年2月,进行民主建政,划分小乡,将全县2个镇、33个乡,15个段、344个村,改划成2个镇、53个乡,15个段、433个村,行政区划如下:
城关镇,直属县领导、转12个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