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聊斋志异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聊斋志异》经典13句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1 08:06:04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或写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或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或反射现实,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具有社会意义。《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1-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

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


解释:社会上的人都用假面迎合世人,世情像鬼域一般的阴冷。人们都喜欢坏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公然以正人君子的面貌在社会出现,不被你吓得逃走的人,大概就很少见了。


感悟:蒲松龄把深刻的社会现实巧妙地隐化在荒诞的神鬼狐妖形式之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著名的聊斋故事《罗刹海市》中,中国美男子马骥弃儒从商,泛海来到"大罗刹国"。"罗刹"是梵语的"恶鬼",成了国名,意味深长。在这个国度里美丑颠倒,越丑越是担任要职;越是美,越被看成妖怪。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与讽刺,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与不平。


刀郎创作歌曲《罗刹海市》歌名和内容来自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2-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摘自《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解释:有花有酒的地方,就算不是春天,也和春天到时一样。虽然无灯无烛,但是只要有明月照耀就可以。


感悟:要有豁达的心态,不要为外物所制,保持心地一片澄明,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一点乐趣变可以使人心中四季如春;只要心中有理想,即使没有任何外界的帮助,黑夜也早晚会过去,人生的困难也最终会解决。

-3-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摘自《聊斋志异·卷二·阿宝》


解释:喜欢读书的人,提笔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对一项技艺痴迷的人,他的技术一定是非常精良的。


感悟:一个人如果对学习有兴趣,那么成绩一定不会差,如果一个人学习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那么他的专业技能一定很好,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那么他的成就一定不会差。


-4-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摘自《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解释:刻意的、带有目的的做好事,即使做了好事也不应该提倡和奖励。无意之中做了坏事,并不是自己的本意,即使做了坏事也不应该受到惩罚。


感悟:为了自己获得名誉、地位、福报乃至功名而去行善,功德不能圆满,做任何善事,无所求才能到达功德圆满的境界。


-5-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摘自《聊斋志异·卷四·促织》


解释:一个人修道成仙,他家的鸡犬都跟着他成了仙。


感悟:这句话有褒义也有贬义。如果一个人发达了,那么他身边的人也会跟着苦尽甘来,这是褒义;而用在一个人得势,跟他有关系的人也由此得到好处,这是贬义,在现实生活中要杜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良现象,就要健全选拔任用人才机制,公开公正公平地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把各类优秀人才选拔到相关岗位上。


-6-

达人观之,生死一耳,

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

摘自《聊斋志异·卷二·陆判》


解释:在达观之人眼里,生和死是一样的。何必为活着而高兴,为死亡而悲哀呢?


感悟: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不要为活着而感到开心,也不惶惶恐惧于死亡。生死是人生的必然,何必又只认为活着才好,死是可悲呢?


-7-

断鹤续凫,矫作者妄。

摘自《聊斋志异·卷二·陆判》


解释:截下鹤的长腿接到野鸭的短腿上,指强行做违反规律的事。


感悟:凡事都有它本身规律可以遵循。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8-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摘自《聊斋志异·卷十一·黄英》


解释:清白的人终究是清白的,有污点的人总是有污点。


感悟:本身清白的人,可以做到出淤泥不染,即使他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坏人的人,即使他对一件自己做的坏事百般抵赖,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坏人。


-9-

大者不伏小。

摘自《聊斋志异·卷七·邵九娘》


解释:年龄大或身份高的人不愿向年龄小或身份低的人认输。


-10-

凡商贾之志在于利耳。

摘自《聊斋志异·卷十一·白秋练》


解释:金钱是商人追求的最高目标。


感悟:商业和利益的紧密联系,经商的本质就是要获取利润,取得财富。


-11-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摘自《聊斋志异·卷二·阿宝》


解释:世间那些碌碌无为的人,都说自己不是书呆子一类的人。


感悟:蒲松龄对于世上无所成就的人,有段语录,着实刺耳扎心,但很实在地道破了多数人难成大器的原因:性痴。


-12-

以善规人,如赠橄榄;

以恶诱人,如馈漏脯也。

《聊斋志异·卷六·云翠仙》


解释:橄榄放在嘴里最初稍苦,而后则颇有味道。劝人从善,修养品德,是于人大有裨益的事;引人缺德作恶就好似送人毒肉干,入口虽美但食后必中毒而亡啊。

-13-

人生所重者知己:

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衰故忘卿哉!

《聊斋志异·卷十·瑞云》


解释:你显贵时对我好,我岂能在你落魄时候忘掉你呢?



相关文章

2024-11-14 11:15:22
2024-11-14 10:38:51
2024-11-14 10:24:20
2024-11-14 10:09:13
2024-11-14 0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