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眼里有光 心里有爱 手里有活 社区里的年轻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8:55:00    


  这群年轻人,走出校园后,带着满腔热爱投身基层岗位,成为社区助理。他们给基层治理注入了“青春动能”,也锤炼了自己。目前,这些社区助理任职快一年了,褪去了青涩,赢得了居民的赞许。五四青年节之际,记者来到几个社区,与这些“00后”共同回顾在社区里的“热辣滚烫”。

  快速成长

  24岁的曹茹云,去年7月份大学毕业,和平苑社区的一名社区助理。起初只负责一些辅助性工作,但她觉得难度不小。

  “小姑娘,组织关系咋转,需要啥手续?”“我家孩子要办医保卡,啥流程?”来办事的居民,提的问题五花八门。她像个“门外汉”,很多问题答不上来,只好尴尬地说:“我刚来。”

  网格员刘晓莉看到,主动给她拿来一摞社区手册,叮嘱她多看看。她下班后仔细阅读,把重点记在小本子上,加强记忆。半个月下来,居民提出的问题,对她来说都“门儿清”。

  常大爷住在和平苑小区,外孙小贝读小学4年级。妈妈在外地工作,姥爷不会辅导作业,小贝的成绩总不理想。常大爷来社区办事,随口向曹茹云提及此事。她听后,当天向社区书记牛亚东提出,自己可以帮忙。此后,曹茹云每天下班后,都会入户给孩子辅导。一段时间下来,小贝的成绩明显提高。孩子的妈妈打来电话,表示由衷道谢。

  “郭爷爷,您眨眨眼,慢慢转头……认证成功啦!”独居老人郭连生的家中,曹茹云举着手机,耐心帮老人完成养老金认证。一件件小事,让很多居民认识了这名年轻人,“小丫头,真热心。”

  在社区,曹茹云成长很快,得到了居民认可,也体会到了被需要、被信任的幸福。

  奔赴热爱

  24岁的薛锦玥,玉园南社区的一名社区助理,去年8月份到岗。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对社区的概念从模糊到具体,理解更加透彻:“社区不大,却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能给大家办妥一件件身边事,很有成就感。”

  80岁的独居老人陈大娘,是社区重点关注对象。去年冬天,她和同事去看望陈大娘,敲门、打电话均联系不上。大家担心,叫来开锁师傅,发现老人发烧卧床。送到医院,老人转危为安,众人连着一周轮流照顾,买药、熬粥、做饭,直到老人康复。这件事让她触动很大,更觉得这份工作有意义。

  在她的建议下,社区整合资源,成立了“一对一”为老服务队,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微帮服务。作为这支服务队的负责人,她和志愿者们一起为老人们跑腿买菜、购药、代交燃气费等,暖心的举动,赢得了居民赞许:“这帮年轻人真好,反应快,靠得住!”

  采访中,她不止一次说:“这份工作带来的力量与温暖,让我在平凡中找到了奔赴热爱的方向。”

  收获感动

  25岁的王锦霞,朝阳街社区的一名社区助理,主要负责社区活动的辅助工作。去年刚来时,面对一群来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她心里直“打鼓”。老人们一眼看出她的心情,鼓励说:“丫头,别急,咱慢慢处。”那一刻,她深受感动,很快放松下来。

  家住河南四巷小区的张大娘,退休后喜欢跳舞,和十余名老伙伴每天练习。王锦霞得知后,帮忙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夕阳红舞团”,还协调腾出了一间活动室。老人们很高兴,逢人便夸:“社区新来的小王,善解人意,很懂咱老年人。”

  王锦霞的手机备忘录上,写满了待办事项,大部分与老年人有关:周一,陪朱大爷去体检,提醒王奶奶医保交费;周三,去订个蛋糕,陪郭奶奶过生日……一件件事,带着浓浓暖意。感动辖区老人的同时,她也收获了长辈们的关爱。

  今年3月份,社区筹备惠民演出,她连着3天陪练,嗓子喊哑了。居民范大娘熬了川贝枇杷糖浆,嘱咐她每天喝点。还有郭大娘,排练间隙,默默给王锦霞的杯子将水接满,提醒她多喝水。

  在王锦霞看来,当青春遇见银发,可以优雅共舞,双向治愈。

  体现价值

  “社区的‘广阔天地’,让我有足够空间把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在23岁的段榕杰看来,来社区工作后,自身的价值正一点点体现,很有成就感。

  她在大学读的是小学教育专业,起初觉得,在社区没有用武之地,到西中环西社区担任社区助理后,想法彻底改变。

  社区组织的家长课堂上,居民张女士倾诉了烦恼:孩子上小学,写作业磨蹭,本子上涂涂改改,家长软硬兼施,仍没改善。段榕杰结合课堂上学到的育儿知识,给出几点建议,叮嘱家长循序引导。半个月后,张女士再次见到段榕杰,笑着道谢:“你说的办法好,孩子变化很大,写作业效率高多了。”

  社区书记听说后,让段榕杰参与家长课堂,给家长们当“参谋”。一段时间下来,居民的反馈很好,都叫她“小段老师”,很愿意找她交流。

  在社区的青少年课堂上,段榕杰同样受欢迎。她带着孩子们制作手工、分享好书时,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相关知识。由于讲解方式轻松、诙谐,孩子们很喜欢听,成了她的小“粉丝”。

  大有可为

  早晨8时,和泽苑社区刚开门,就进来不少办事居民。“小张,帮我办下手续吧。”“小张,小外孙刚满月,去哪里打疫苗?”27岁的社区助理张智杰站在大伙中间,面带笑容,耐心解答。

  去年8月份他来到社区,很快融入,和居民“打成一片”。有一次,他从网格员佟泽林口中得知,涤纶厂小区的居民邢女士有事相求。邢女士上班远,丈夫出差,这几天急需找人接送孩子。张智杰主动揽下这件事,连续半个月,每天准时到幼儿园接娃。他带孩子回到社区,陪着其在活动室做游戏,直到邢女士下班。分别时,孩子用小手拉着他说:“智杰叔叔,明天还来接我吗?”张智杰使劲点头。

  他擅长体育,便发挥优势,入户教高龄老人练习防跌倒技巧,以及简单易学的健身操。老人们夸赞:“小张教的内容,真有用。”他牵头成立了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在旺季时帮驿站整理快递,到街头给快递小哥送饮料;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期间,他主动承担起居民意见收集工作,挨家挨户走访。在他看来,这些被需要的瞬间,让“社区助理”4个字具象化了。

  “眼里有光,心里有爱,手里有活。”这是一位社区书记对社区助理的中肯评价。这些年轻人,在基层服务中尽情展现着青春、智慧和才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太原日报 记者 李 涛

相关文章

2025-05-04 16:14:00
2025-05-04 08:55:00
2025-05-03 18:47:00
2025-05-01 15:56:00
2025-05-01 1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