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财经观察|白酒跨界,盯上精酿啤酒“蛋糕”:能否搅动行业变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4 13:28:00    

精酿啤酒赛道迎来了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品牌企业“跨界”入局。

8月15日,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旗下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推出精酿啤酒“风火轮”,主打中式五粮精酿,以时尚环保的覆膜铝罐包装形式呈现,每罐售价为19.5元。这一举措被视为五粮液在高端白酒缩量竞争下的探索尝试。

在此之前,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珍酒李渡”)、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泸州老窖”)等白酒企业,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想你”)、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只松鼠”)等食品企业均已宣布加码精酿啤酒业务,跨界玩家正以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试图在啤酒赛道寻求业绩增长极。

迎来跨界品牌企业

从近两年来看,新入局啤酒赛道的企业不仅拥有自己的主业,还是颇具品牌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它们进入啤酒赛道,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

对于推出“风火轮”啤酒,五粮液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精酿啤酒产品核心聚焦的消费者年龄段在25岁至49岁。定价覆盖中高端啤酒价格带,以核心大单品“风火轮”覆盖主流市场价格与区域,是基于市场消费趋势变化,拓展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尝试。

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则表示,公司推出首款高端精酿啤酒产品“牛市News”啤酒,意在打造“悦人悦己悦生活”的消费新体验,重新定义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好啤酒”。为了这一罐好啤酒,吴向东于8月8日开启个人首场直播,“牛市News”零售标价88元/瓶。

88元的啤酒市场上已屡见不鲜。彼时,泸州老窖也曾推出88元/瓶以及198元/瓶的百调精酿啤酒。

除了上述白酒企业布局啤酒赛道外,包括好想你、三只松鼠等食品企业也进入啤酒赛道“掘金”。

“逃脱”围城

白酒企业驻足精酿啤酒的底层逻辑,在于白酒赛道不断释放的压力与精酿啤酒市场持续增长的共同作用。

近年来,白酒市场持续承压。据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毕马威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调研显示,今年1—6月,59.7%的酒企营业利润减少,50.9%的企业营业额下滑,客户数与客单价减少是主因。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同比增加10%,60%的企业面临价格倒挂,800元—1500元价格带倒挂最严重,中低端价格带(100元—300元)成为动销主力。

基于这样的市场环境,白酒企业一面在存量市场中寻觅新空间,而另一面也试图在稳定已有的存量市场,同时找寻新的增量市场。如是,精酿啤酒赛道便成为一个利于白酒企业破局的新机遇。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测,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00亿元左右爆发式增长至2025年的300亿—400亿元。此外,据中国酒业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国内精酿啤酒市场增速将持续领跑整个啤酒行业。

对于精酿啤酒市场未来发展势能,优布劳精酿啤酒创始人、董事长李庆坦言,中国精酿啤酒未来十年将会是黄金增长期,并持续释放红利。

一面是白酒行业持续承压,一面是高端提升的精酿啤酒市场,一冷一热之间为白酒企业跨界提供了机会。白酒从业者指出,白酒酒企跨界精酿啤酒可以进一步开拓年轻消费者群体。在年轻化进程中,精酿啤酒有别于冰淇淋、美妆产品,其不需要前期消费者沟通培育。

能否搅动行业变局?

当下白酒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酒企在坚守传统品类和核心单品、满足既有用户需求的同时,更需要积极拓展年轻消费群体。年轻消费者不仅关注品牌价值,更倾向于为具有创新包装、独特口感以及文化内涵的产品买单。这也是酒企通过推出多元化的产品和品类,吸引更多消费群体,在行业深度转型期寻找新的增长点。

有分析人士认为,白酒企业入局啤酒赛道是拓展年轻消费群体的布局。除了品牌背书能为啤酒高端产品提供溢价空间外,二者的渠道和消费人群也存在重叠。例如,白酒企业的餐饮、酒店等团购渠道,可为白酒入局啤酒提供便利性。

记者也注意到,当下试水啤酒的企业,多是采用代加工生产,如谷小酒2023年推出的东方白啤,代加工方为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泸州老窖百调精酿啤酒的受委托生产厂商为四川君安天源精酿啤酒有限公司。

在某电商平台牛市啤酒旗舰店,根据网友网购该产品图片可以看到,牛市啤酒委托方为湖南东酿牛市啤酒有限公司,受委托方为湖州特思拉啤酒有限公司。不过,当被问及是否为特思拉啤酒代工,该店铺客户并未明确回复,仅回复是珍酒李渡。

据天眼查显示,湖南东酿牛市啤酒有限公司由中国酒业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后者也是贵州珍酒控股有限公司的实控人。湖州特思拉啤酒有限公司网站则显示,该公司除了有自己的品牌,还有贴牌代工定制服务。

分析人士认为,啤酒生产涉及复杂供应链,且存在规模化生产要求,代工可利用代工厂的成熟供应链和生产经验,减少白酒企业在陌生领域的试错成本。与此同时,代加工模式也存在一定风险,毕竟生产线不是自己的,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质稳定性都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精酿啤酒保质期短,与白酒长库存周期模式不匹配,需要谨慎对待。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北京商报、证券日报、新京报、新华网等

相关文章

2025-08-24 13:28:00
2025-08-23 07:30:00
2025-08-22 11:47:00
2025-08-21 17:41:00
2025-08-20 13: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