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市扬真小学:剪刀添童趣 非遗润童心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龙超凡 通讯员 王丽娜)“老师快看!我的小蝴蝶翅膀飞起来啦!”近日,在福建南平市扬真小学的美术教室里,三年级(2)班的学生们举着手中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欢呼雀跃。
近年来,扬真小学深入开展以非遗传承剪纸为特色的美育浸润行动,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将非遗剪纸艺术融入校园文化,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美学的奇妙之门。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在指尖流转间,绽放出万千世界。走进扬真小学主题文化长廊,一幅幅主题鲜明的剪纸作品令人驻足:以《西游记》降妖除魔、《红楼梦》庭院雅集为灵感的“四大名著”系列,将经典文学场景定格于镂空纹样间;灵动鲜活的“十二生肖”剪纸,通过夸张的造型与对称构图,让传统文化符号跃然纸上……操场上、楼道间、场馆内,传承非遗、美育行动和学校文化交相辉映。
“剪纸艺术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四年级学生方永泽说:“学校盛开的月季花、茶花很美,但我觉得墙上的剪纸作品更美!因为这些剪纸作品都是老师和同学们付出辛苦汗水创作出来的,每一幅作品都闪耀着我们的智慧与创造。”
作为福建省剪纸教学实验基地校,扬真小学在“妙剪生花”课程建设方面上下求索,先后开发《剪出七彩色梦想》《妙剪生花》两套校本教材,建构与实施“一折一剪 修养心智”等三大课程板块,开设“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剪纸艺术融合国家课程”等课程门类。
“在‘剪纸’的视角里,一切知识都是灵动的。”教师吴晓晨说:“‘妙剪生花’课程带给我很多思考,让我在‘美育’的力量中重新审视学科核心素养。”
该校还用剪纸艺术指导家庭育儿,搭建亲子交流平台,增进亲子深度沟通。“这学期开学初的家长课堂上,非遗传承大师包锦华给我们上课,教我们学会了剪窗花。”二年级(2)班刘雨桐的家长笑着说道:“‘剪窗花’这件事让我和孩子的沟通有了共同的话题。”
每逢周末,“剪纸社团”还会走进社区红领巾剪纸实践基地开展剪纸创作活动,不仅展示了剪纸技艺,还吸引了居民们共同参与,和学生们一同创作剪纸作品,进一步传播了非遗文化,并获得广泛好评。“剪纸架桥,美育在学校、社区、家庭和居民的联动中活泼泼地生长。”南平市延平区杨西(中)社区党委书记游凌燕说。
美育浸润行动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校长游美兰说:“通过开展剪纸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欣赏美、鉴赏美,鼓励学生有美的表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效果。”
作者:龙超凡 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