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清:一泓清泉滋养千年古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8:14:00    

取“双全齐美”之寓意的“双泉”,有着“清泉激石,泠泠作响”之美誉的清泠泉,相传因泉水由晨露凝聚而成得名的晓露泉,汇集了玉符河、玉清湖水库、地下水等水系水资源的湿地……7月23日,象征泉水精神与城市灵魂的“泉炬”抵达济南市长清区。在诗情画意的泉水间,1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泉炬手”完成了一场跨越生态、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接力,一同感受了“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宁静与美好,见证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绿色与活力。

“泉”韵:

山泉交织绘就诗意图景

在长清孝里的东部山区中,隐藏着一个如诗如画的小村庄——房头村。这里,古朴素雅的民居与周围的山泉、溪流相映生辉,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江南水乡。这里有着潺潺流淌的清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是寻找心灵栖息地与诗意生活的理想之地。走进房头村,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仙境。这里的泉眼无声,细流如诗,它们不急不缓地流淌着,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留下细腻的痕迹。泉水穿墙入户,走街过巷,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城乡风貌和历史人文景观,有着“房头美景在眼前,从此不必下江南”的美称。

在长清区南部,有一个以泉命名的小镇——双泉镇,这里四面环山,境内有160多眼泉水散落乡野,汇聚成纵贯南北15.6公里的宾谷河,绘就了山泉林田湖河花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双泉镇以泉水得名,这些泉眼或隐于山林,或藏于深谷,甚至不经意搬开的石头下,都会开启一段未知的寻泉之旅。

推窗见水、抬头望山,风光皆在眼前。据介绍,长清辖区内共有泉眼100余处,一处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泉水胜景,宛如大自然馈赠给人间的珍贵宝藏,吸引着八方来客。长清区的泉水,有着深厚的自然底蕴,它们得益于独特地质构造的孕育,或从岩隙间汩汩渗出,或在沟壑中奔腾汇聚,形成了形态各异、风姿绰约的泉群景观。清澈的泉水,穿梭于山林之间,润泽着土地,滋养着植被,让整个长清区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仿佛是一座天然的生态大花园。同时,长清区的泉水又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灵岩寺的泉水,相伴古寺千年,见证着岁月里的晨钟暮鼓与香火传承;五峰山的泉水,流淌在道家圣地之中,诉说着往昔的道家故事与文化渊源。

近年来,长清区坚持以“保护优先、文化为魂、生态为基、创新发展”为核心,生态优先、科学保护,确保泉水资源永续利用。崮云湖街道在玉珠泉、皇姑井周边划定核心保护区及缓冲区,严格保护泉水资源。双泉镇构建“文化挖掘—资源保护—品牌传播”三位一体体系,推动泉水文化从“单点遗产保护”向“全域文化生态建设”转型,让泉水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与产业,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环,推动泉水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

“泉”力: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依泉而生,伴泉而兴。清澈的泉水,是长清的根与魂,不仅赋予了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更赋予了其推动乡村振兴的蓬勃生命力。

长清区以“泉水文化”为纽带,推动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例如,双泉镇结合泉水景观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引入创意文化产业、传统手工艺作坊等新业态,形成“泉水+文旅”沉浸式体验空间。2024年,双泉镇游客量同比增长30%,带动周边村民人均收入提升25%。崮云湖街道着力提升玉珠泉生态公园品质,规划建设泉水自然教育基地,引入精品民宿或生态露营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升级泉水文化节庆,策划四季有主题的泉水活动。

同时,长清区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打造品牌矩阵。近年来,通过举办房头泉水节、双泉油菜花节、五峰山大樱桃节等30余场大型节庆活动,依托长清丰沛的泉水资源,策划长清四季游之“春赏花、夏戏水、秋采摘、冬品茶”系列活动100余项,文旅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双泉镇开发“泉水文化研学路线”,联合各大中小学开展实践课程,增强泉水文化传承意识。与高校合作开设培训班,培养非遗传承人、“泉水文化”运营人才。打造“泉水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泉水灌溉+有机种植”模式。开发“泉水宴”美食系列,如双泉小馆泉水药膳、泉水豆腐宴、后园泉水烤鱼等,举办美食节吸引游客,带动辖区餐饮行业发展。

“泉水IP”的深度赋能,成为长清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砝码。2024年,长清区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8%,其中泉水文化相关业态贡献率超40%。清泉助力,有效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为探索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长清经验”。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李冬阳)

编辑:陈彤彤

相关文章

2025-07-23 18:14:00
2025-07-22 09:29:00
2025-07-20 10:04:00
2025-07-19 15:34:00
2025-07-16 0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