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欧洲最高楼建得有讲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7 07:09:00    

初到俄罗斯“北方之都”圣彼得堡的游客总会惊叹于这座城市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这座城市由彼得大帝下令建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曾为皇家官邸、现已成为博物馆的冬宫,大诗人普希金求学的皇村中学,还有彼得保罗要塞等著名古典建筑都坐落在这里。

不过,要说圣彼得堡的城市地标,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却是拉赫塔中心。

拉赫塔中心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办公楼,因坐落于拉赫塔村(芬兰湾沿岸)而得名。之所以被视为地标,不仅因为它刷新了这座城市天际线的高度,而且还因为它作为一座现代化建筑,傲然挺立于一座因古建闻名的城市中。新区与老城、摩天大楼与古典建筑就这样跨越时空的阻隔,以“最萌身高差”遥遥相望。

说起天际线,还有一段故事。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及相关建筑群”,维持18世纪至19世纪街区的原始样貌,圣彼得堡核心城区的建筑一般不得超过24米,部分街道不得超过11.5米。为此,拉赫塔中心特意选址距离市中心20多公里处、无统一限高的新区。

拉赫塔中心大厦不含塔尖的高度为353.4米,含塔尖高度达到462米,是欧洲最高建筑。在该建筑出现之前,欧洲最高的建筑是坐落于莫斯科中央商务区(CBD)的联邦大厦,高度为370米。

拉赫塔中心还是多项世界纪录“保持者”。它不仅荣获了国际著名建筑奖项——安波利斯摩天大楼奖,而且还斩获了有着“高层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最佳高层建筑奖”。其建造历程也堪称一绝,曾创造最大连续混凝土浇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149个小时内浇筑了2万立方米混凝土。

这座建筑的厉害之处不仅限于高度,其多项技术解决方案为后来的建筑设计师提供了灵感。比如,该建筑的每一层都会较下一层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独特的“平滑扭曲造型”;建筑群的入口拱门“无柱跨度”达到惊人的88米,拱门内部采用玻璃作为承重构件,这一解决方案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独一份,堪称建筑界的“极限挑战”。

其实,拉赫塔中心在设计及建造过程中,遭遇过许多难题。

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这里一年四季的温度波动很大,2024年1月4日,圣彼得堡市中心气温一度降至零下25.3摄氏度,打破了1950年创下的零下25.1摄氏度低温纪录。剧烈的气温变化要求拉赫塔中心得从设计、施工、用料全方位入手,才能够应对远超其他地区建筑的热胀冷缩效应。

不仅如此,圣彼得堡还经常刮大风,这对于全球摩天大楼来说是个超级麻烦的事情。为降低大风给建筑施加的侧向压力,拉赫塔中心将核心建筑和主体荷载重新分配,并将楼体顶部的偏差设置为不超过30厘米的极低值,比曾经的欧洲第一高楼莫斯科联邦大厦70厘米的偏差值低了一半还多。

从造型上看,拉赫塔中心大楼的轮廓如同火炬,这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象征,也是火焰的具象化体现。其外立面由1.6万余块“冷弯玻璃单元”构成,与平静深邃的芬兰湾相得益彰。尤其是在冬季,在绿色灯光的映照下,这座巨大建筑好似一棵高耸的松柏,为白雪皑皑的圣彼得堡增添一抹生机。

拉赫塔中心的定位虽然是办公大楼,但实际功能早已超出了办公。这里有多功能可变换礼堂,独特的螺旋升降技术可在10分钟至20分钟内改变礼堂和舞台的空间;有7000平方米的科教中心和最多可容纳140人的球形天文馆;有位于320米的全景餐厅,堪称欧洲最高的就餐场所;还有360米高的观景台,配备了带有互动地图的望远镜,方便游客尽览城市风光。

如今,拉赫塔中心已经成为圣彼得堡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与涅瓦大街、冬宫广场、彼得保罗要塞等一起,共同成为圣彼得堡的现代城市象征。其对公共空间的利用有力推动了当地旅游潜力释放和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规划设计圈子里不少专家对其给予极高评价,称“以城市为载体的‘彼得堡文本’一直是俄罗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话题,而以拉赫塔中心为代表的现代化建筑,可以被视作圣彼得堡现代性的延续”。(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春辉)

相关文章

2025-08-18 00:45:00
2025-08-17 07:50:00
2025-08-17 07:09:00
2025-08-17 00:04:00
2025-08-16 0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