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丨马头墙、天井、徽州三雕 岁月雕琢的建筑瑰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6:27:00    

徽派传统民居以营造技艺精湛高超,建筑装饰丰富多样,文化底蕴绵长深厚,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文化中国行,走进安徽黄山,去看看岁月雕琢的建筑瑰宝的魅力。

位于安徽黄山黟县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村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今年初,按照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修缮的“追慕堂”重新向公众开放,每天这里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长 姚昱波:徽派建筑的概念是从两宋开始初步成型,然后经过元代的发展,到了明清开始成熟定型。它实际上就是北方建筑与南方建筑、南方实地的一个结合。

徽派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在营造中主要采用穿斗式的结构方式。发展到宋代时,穿斗式与抬梁式融于一体,营造技艺有了较大的提高。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人 王辉民:在比较宽敞的厅堂等空间,会采用抬梁式,通过在柱子上搁置梁枋,梁上再立短柱,层层叠叠。而在一些相对较小的房间或者山墙部分,则多采用穿斗式,柱子之间用穿枋连接,这种结构更加节省木材,而且整体性强。

徽派传统民居最显著的外观特征便是马头墙和天井。马头墙又称“封火墙”,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能起到防火、防风的作用,而天井则是徽派传统民居独有的平面布局方式,漏斗型的井口是建筑中通风、排水的核心所在。

除了建筑结构独具特色,木雕、砖雕、石雕这“徽州三雕”,是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所在。各种精美的图案展现出工匠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古老的徽派建筑技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中。在通过“名师带徒”模式培养技艺传承人才队伍的同时,当地还组建了徽派古建产业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文章

2025-04-28 16:27:00
2025-04-28 08:53:00
2025-04-28 07:11:00
2025-04-27 18:21:00
2025-04-27 17: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