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头”到“下头”,微短剧为什么跑偏了?
□张智越(中南民族大学)
近日,抖音、淘宝、快手三大平台同时发布公告,拦截、下架了一批违规微短剧。(5月11日 央视财经)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视听形式,凭借其短小精悍、节奏紧凑、题材多样等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尤其是年轻群体。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增多,微短剧正好满足了大家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娱乐和放松的需求。同时,较低的制作门槛和快速的回报周期,也吸引了众多创作者和资本的涌入,使得微短剧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此次三大平台拦截、下架的违规微短剧,暴露出在微短剧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平台公示的违规原因来看,有的宣扬以暴制暴观念,误导观众对暴力行为的认知;有的内容涉及极端侮辱、极端猎奇,挑战道德底线;还有的渲染极端家庭伦理冲突、不良婚恋,宣扬畸形婚恋观,传递错误的价值观。此外,低俗“擦边”、宣扬拜金享乐主义、封建迷信等问题也屡见不鲜。这些违规微短剧不仅破坏了网络视听环境,也损害了微短剧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究其原因,一方面,经济利益的驱使是违规微短剧泛滥的重要因素。微短剧制作成本低、回报周期短,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制作方和平台只看重商业利益,忽视社会责任,为了提高点击率和充值率,不惜采用低俗“擦边”、诱导消费等手段,甚至对违规微短剧采取放任态度。另一方面,监管存在一定滞后性。虽然相关部门和平台一直在加强监管,但随着微短剧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审核难度加大,部分平台审核标准不够严格,对一些违规内容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同时,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健全,部分从业者缺乏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作为一种传播形式,微短剧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内容质量为核心。同时,还需平台、政府、行业等各方主动作为,形成治理合力。创作者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真实、生动的素材,创作出具有正能量、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平台应加强审核力度,利用技术手段与人工复核相结合,严格把控内容质量关;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与惩处力度,规范行业秩序;行业协会则需发挥引导作用,制定行业标准,促进微短剧创作与传播的规范化、优质化。
此次抖音、淘宝、快手平台对违规微短剧的整治行动,是一次及时且必要的行业“大扫除”。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净化网络视听空间,让微短剧行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视听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