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牌代跳明码标价,未成年人擦边短视频成引流利器
一名模样十一二岁的女孩,上着吊带、下穿短裙,随着音乐跳舞,做出眯眼、嘟嘴、扭屁股等表情、动作……该短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一些留言不堪入目。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的一幕。记者在多个网络平台输入关键词搜索发现,类似的短视频大量存在,主角小的十一二岁,大的十五六岁,她们穿着打扮成人化,跳着劲歌热舞。
近年来,对网络平台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的治理,始终是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流量经济和算法推荐的驱动下,仍有部分未成年人游走在“擦边”软色情的灰色地带,畸形引流在互联网的隐秘角落悄然进行。
未成年人跳“擦边”舞
视频里,她穿着低胸上衣,不断扭动着纤细的腰肢,或配以扭胯、顶胯、抖动胸部等动作。点进该账号的主页,简介显示她的年龄为16岁。
记者浏览看到,在其账号发布的100多个视频中,热度较高的内容均为身着性感暴露服装跳“擦边”舞的视频。其评论区里充斥着“还有没有更热辣的”“真馋人”“这个我是真喜欢”之类的留言。
在平台搜索跳出的大量类似视频中,记者随机点进其中两个账号。
一个粉丝量较高、主角看似十一二岁、账号疑似由其妈妈运营打理,首页作品多为小女孩日常生活记录、舞蹈等视频内容,个别视频因衣着暴露或舞蹈动作过于成熟而引来争议。
另一个账号近期发布了多条青少年女孩穿着紧身衣、背对镜头扭屁股和扭腰的视频。一些网友在评论区发送“很爱看”“流鼻血”“越来越性感”等内容,也有人留言批评“这个妈妈是怎么当的?!”
记者注意到,一些账号打着“初中生”“校园日常”等标签,但背后却暗藏玄机。
在一条看似记录校园青春日常的短视频里,身着青葱校服的女生将镜头刻意对准自己的胸部,背景中隐约露出教学楼的楼梯拐角。另一个账号发布的多条视频中,十五六岁的女生穿着热裤,身体随着音乐熟练地扭胯,动作中透露出与她年龄不符的成熟与挑逗。
还有一些账号打着“校服下的腿”“初中生变装”的标签:博主上一秒穿着校服正襟危坐,下一秒则穿着紧身露肩装、超短裙等秀起了性感身材,或跳起了扭胯舞。
在评论区,有网友留言让平台多推荐同类视频,“就爱这种,尤其是学生妹”。记者点开这些网友账号发现,个别账号的“收藏”界面满是此类视频,不少视频主人公都容貌稚嫩青涩,但动作却充满性暗示。
在此次调查中,记者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新注册一个短视频账号,输入几个关键词进行搜索,点赞收藏几个类似视频后,记者的账号首页推荐内容就会越来越多地出现未成年人“擦边”的相关视频。
“举牌代跳”明码标价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部分社交平台流行的“举牌”现象暗藏色情内容,用户只需花费个位数到两位数的金额,就可以让一名未成年人拍摄指定内容。未成年人的身体部位成为展示内容的地方,如“脸举”“手举”“腿举”,甚至还有“胸举”“私举”等,越隐私的身体部位标价越高,正常的祝福语也被替换成带有性暗示的语言。
“举牌”之后,又有“代跳”。所谓“代跳”,即博主拍摄“挡脸”舞蹈视频,网友花钱购买后即可当成自己的跳舞视频随意发布。
记者调查发现,某“种草”分享类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发帖收高质量“帮跳”“代跳”,与此相应的是,一些账号直接在用户名后加上了“接代跳”3个字的后缀,其账号主页都是用各种方式遮挡住脸的跳舞视频。
记者以找少女“代跳”私信其中几个账号,并询问对方年龄,有主播回复“16岁”。在聊天过程中,这名主播表示可以接“擦边代跳”。记者点开对方发来的预览视频,女生穿着露出内衣的纱衣透视装和长度只到大腿根的热裤,跟随音乐扭动腰肢,舞蹈动作含有扯衣服、扭胯等动作。主播称,可以按需求定制舞蹈、衣着等内容,类似预览视频这样“尺度”的视频要价9.9元一条。
“软色情”视频审核难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直播热潮的兴起,一些不良直播公司将目标瞄准了未成年人。
“团播招人,年龄不限。”在某短视频平台,有一些标题为团播招人的广告称,年龄不是问题,只要颜值过关,稍微掌握一些才艺,团队便会考虑。点开这些视频的评论区,有网友询问年龄限定是多少,博主回复“我们15+就行”。
记者注意到,在某团播相关人员置顶的招聘视频中,有多名未成年人表示希望可以加入团播。其中就有IP地址显示在福建的13岁女孩附个人照片进行自荐,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劝其这个年龄要好好学习,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团播说了‘年龄不是问题’”,还有网友说“团播团队说‘10岁以上就行’”。
据记者初步统计,在上述团播的这条招人广告下,至少有十几名未成年人进行自荐。此外,还有多名未成年人表示上完初中就去团队,“也要当网红”。
其中,一名自称9岁的未成年人附照片向该团播团队自荐。记者点开其账号首页看到,近两个月来,其共发布10条穿着黑色蕾丝吊带或露肩长裙的舞蹈视频,而视频下方关联的词条是“擦个边”“扭胯舞”“性感摇”。
曾在某互联网公司审核岗工作过的高先生向记者透露,后台审核时,未成年用户参与的软色情内容比大家想象的要多很多。有些视频打着“校园日常”的幌子,通过刻意设计的角度、暗示性舞蹈动作或暴露的服装打擦边球。
“目前平台虽然不断更新后台数据,但用户很快又会发明出新的‘黑话’。主流的趋势是各大平台都在大力推行机器审核,但机器审核针对‘软色情’视频存在判断不准确的问题,还是得依赖人工再审核一遍。”高先生说。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各直播平台同样有相关条例规定打击遏制借助未成年人积累人气、谋取利益的直播。
但在实际执行中,困难重重。“仅凭外表很难分辨一些主播究竟是否年满16周岁,因此平台也没有办法采取相应举措。”高先生说,特别是在妆容和滤镜的加持下,主播的年龄被模糊,即使团播中出现未成年人也很难辨别。
坚决摒弃涉未成年人“毒流量”
郑宁
未成年人正处于价值观塑造期,认知能力有限,难以辨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易产生认知偏差或受外界诱惑,从而参与不良内容的制作。
当前社会上出现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年少成名”被塑造为成功符号。未成年人极易产生“读书不如当网红”的认知扭曲,部分家长也将家庭教育异化为“投资行为”,在网络上给孩子打造畸形人设,通过晒娃实现“一人养全家”,但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网红跳‘擦边’舞”的现象应该引起各方高度警惕。
一些未成年人成了过度成人化的视频主角,跳起了劲歌热舞。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类似的内容可能涉嫌软色情“擦边”,让未成年人模仿过度成人化的舞蹈动作违反社会公德,同时违背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视频暴露了未成年人的私密部位,则可能侵犯其隐私权。同时,相关评论区出现的不合适言论,也容易让孩子们成为网络暴力和性骚扰的对象。由于孩子们对隐私保护等层面的认知相对较少,一旦泄露相关个人、学校乃至家庭信息,还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面临人身安全威胁。
在网络内容无远弗届的当下,青少年不可避免会有所接触、受到影响。在此问题上,简单“一禁了之”显然并不现实,如何对其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有效引导,才是关键所在。
部分平台对儿童软色情“擦边”等内容的审核标准比较模糊,为了追求流量还会倾向于推荐低俗、不良内容来吸引眼球。
平台算法模型过度关注用户停留时长,形成“高点击量—高推荐量”的闭环循环,或导致平台内容生态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于平台来说,未成年网红可能迎合了部分受众的浏览需求,会为平台带来一定流量。但如果这种流量是利用儿童制作软色情、软暴力等“擦边”视频带来的,那它就是一种“毒流量”,应该坚决摒弃。
平台应通过强化内容审核、改善算法推荐机制等方式,进行引导和规制,而不是任其泛滥。平台必须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主动承担更多责任:一方面,持续优化内容甄别和监管机制,尤其要完善算法运行逻辑,提高对软色情“擦边”内容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针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内容,要有更严格、更具针对性的把关和推荐机制。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