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技术回应“人民需要”,五菱想用体系力应对智能化内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9:50:00    

来源:上汽通用五菱

在智能电动时代,汽车产业从拼参数进入拼体系的深水区。

但技术的炫目并不能掩盖一个核心问题:谁真正把用户体验当回事?又是谁,愿意从“人民需要什么”出发构建一整套通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不久前,上汽通用五菱也公布了自己的技术品牌,这家“性价比代表”车企,一口气发布四大核心技术,分别为:神炼电池、灵眸智驾、灵语座舱、灵犀动力。

相比其他品牌的技术炫技,它不是为了参与高端竞争的秀场,而是为了解决真实出行场景的难题。

只是问题来了:在行业卷参数、卷配置、卷发布会的今天,“卷技术普惠”是否也会沦为新一轮的表演?

电池安全同样也是体系战

神炼电池3.0最大的突破,并不是它的“五零安全”设计(0自燃、0进水、0泄漏、0扩散、0侵入),而是它将电池安全从单一防护变成一整套体系,包括了:材料选择、电芯结构、热管理逻辑、系统控制策略、验证标准,层层递进,处处封锁风险。

“动力电池的‘不起火不爆炸’,不该等国标落地才行动。”正如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CTO邵杰在群访中所说,神炼电池从1.0就以“实战论安全”,每一代都围绕用户用车场景做极端验证。

例如,它通过电芯多面五针刺、电池包热箱200℃耐烧、重物冲击测试、枪击试验等挑战极限,还采用无线BMS、AI能量管理等提高系统冗余。甚至在快充大战中,也强调“6C是平权极限,而非盲目堆倍率”,这比一味追求10C、15分钟充满的豪言稍显克制。

但反过来看,如此大手笔的设计与制造,是否还能长期维持普惠定位也是个问题,像是无线BMS、相变复合材料、800V平台……这技术如何保持产业链成本控制显示是个商业上平衡的问题

智驾要普及,也要兜底安全

在发布会现场,五菱提出“智驾不是替你驾驶,而是护你周全”的逻辑。这句话是对L3幻想症的一种反讽,也是对行业宣传乱象的精准批判。

“我们从来没有说做纯视觉,我们是‘强感知、轻地图、精算力’的技术路径。”五菱智能架构高级技术官林智桂指出,灵眸智驾并非盲目追求激光雷达和高算力平台,而是根据场景进行精准部署和冗余兜底。

灵眸智驾从两段式端到端(宝骏云海)到可解释模型(宝骏享境)再到生成式世界模型(旗舰版预告),一步步往“有解释、有反馈、有学习能力”的智能系统演进。核心是让用户理解系统边界,看到“它为什么这么开”。

“在我们看来,10万元级智驾已经成了购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选项。”林智桂直言,智驾在这个价位段普及不可逆转。但随之而来的挑战是:价格下探之后,车企有没有足够责任明确系统边界?

在当前智驾降温的背景下,五菱的思路是一种相对清醒的存在。但也有必要指出,在进阶版仍未标配激光雷达的情况下,其城市NOA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表现也需要实测来验证。

“务实又激进”的座舱AI

在ChatGPT“上车”、车企纷纷自研大模型的2025年,智能座舱成了继智驾之后的又一兵家必争之地。语音助手、车载大模型、全场景交互成为标配,仿佛不喊一嗓子“AI智舱”,就跟不上时代。

相比之下,上汽通用五菱此次发布的灵语座舱,则显得格外“务实又激进”。

所谓务实,是它强调听得懂中国话,支持八大方言、十二种口音,识别率超过95%。响应速度做到300毫秒级,误唤醒率小于一天一次,还可以在车内多区域区分语音来源。

所谓激进,是它引入了灵语AI中枢大模型,调度14个智能体,进行语义拼接、智能调度、知识蒸馏,做到了全场景的AI助手。包括陪聊、百科、逗娃、订餐、旅游等十大服务模块。

据悉,灵语座舱将成为宝骏品牌全系标配。这是一种向上的产品策略,但同时也意味着:五菱要承担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责任,而不是堆完功能后让AI沦为鸡肋。

高转速电驱的价值与误解

从发动机革命到电驱之争,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性能比拼早已从“马力多大”转向了“电机转得多快”。

另外一部分是关于灵犀动力,它最大的亮点在于:电驱系统最高转速突破27258rpm、具备十合一集成电驱、碳化硅模块、油冷系统,极限可达30000rpm,可以和小米V8s电机同场竞技。

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体验:这套系统是否能兼顾家用舒适、经济节能和商用高强度运载的双重场景?“通用性”是否意味着“水土不服”?

“我们不是为了高转而高转,而是做了两万多次磁路设计和热管理模拟,才找到效率与可靠性的平衡点。”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管理首席技术官满兴家表示。

事实上,电机转速与整车体验之间,并不是线性对应关系。转速再高,如果无法解决NVH噪音控制、低速段动力接续、极限工况下的热衰减等问题,用户感知就会“断层”。

此外,五菱的灵犀动力3.0系统还整合了P1/P3双电机、逆变器、DCDC、充放电模块、配电盒、耦合器等十项核心部件,具备更高的传动效率和更小的体积占用。

更重要的是,五菱还将该技术下探至商用车平台,推出首个商用车专用增程系统,满油满电续航1000km,百公里油耗4.3L,意图打造“创富工具”与“家庭座驾”的双属性电驱平台。这种“性能平权”理念,比简单比转速更有产业意义。

技术普惠必须经得起验证

总的来说,从“天舆架构”到“神炼电池”,从“灵眸智驾”到“灵语座舱”,五菱在技术层面构建了一整套底层逻辑清晰、场景贴近的技术体系。

五菱用行动回应了那句被重复过无数次的口号:“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同时,这四件套也透露出它作为“普惠科技代表”在产业格局变化中的焦虑与突围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平权不该只是以“某项能力终于下放到十万元以内”为结尾的品牌文案,它更应该是产品、服务与口碑构成的完整闭环。发布会上说得天花乱坠,但用户买单之后体验割裂,这样的“平权”本质仍没有太大意义。

另外一方面,五菱当前强调的“体系力”,是否在不同品牌分层之间、在快速追求向上突破时,能始终守住技术一致性与体验一致性也很关键。宝骏承担先锋,五菱继续下沉,银标红标能否在安全、座舱、智驾层面真正拉齐,这些都将是接下来要克服的难题。

在这条通往智能车时代的进化路上,五菱不是走得最快的,也不是最有声量的。但好在,它是目前为止,少数真正试图把“技术”从塔尖拽回地面的品牌之一。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玉鹏)

相关文章

2025-04-30 19:50:00
2025-04-29 11:40:00
2025-04-29 11:35:00
2025-04-28 20:13:00
2025-04-28 16: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