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真实意愿无法得知”:老人取款离世背后的银行两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1:00:00    

一些银行在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图文无关。视觉中国图

2025年5月14日,湖南株洲一患病老人在银行取款时死亡,引发广泛关注。

老人家属发布信息称,老人重病住院期间,让子女到银行取5万元定期存款,用以支付医药费,但银行工作人员要求本人到场才能办理,家属将患病老人用轮椅推到银行办理取款手续。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其家属,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涉事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分行副行长向媒体表示,老人女儿陈某到柜台支取定期存款,连续三次输入密码错误后,表示会带老人本人来网点办理业务,未介绍老人病情,工作人员不知老人身体情况。

据报道,经家属与涉事银行协商,双方已达成和解协议。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分行以“慰问金”形式支付家属10万元,用于覆盖老人丧葬费用,并明确该款项“非赔偿性质”。

“这事不只是(银行)适老化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和服务特殊客群、特殊情景的问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遇到这种事情并非都是老年人,也可能是年轻人。”

特殊情况下,银行应如何应对特殊客群的取钱需求,解决他们面前的困局?

“要以老人的真实意愿为准”

事件的核心争议之一,系重病老人被要求本人到场取钱。

老人家属曾发布视频信息称,“表妹明确告诉银行的工作人员,母亲重病,来不了银行办理手续,但是银行工作人员在知晓存款人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也强调要求当事人前来,本可以上门服务的项目也不主动提供。最后没有办法,表妹联系了小表妹夫用轮椅抬着姑妈来到银行办理取款手续……”

银行方面则予以否认,称此前老人女儿未告知老人身体情况。他们向媒体表示,在察觉客户身体状况后,引导客户到柜台绿色通道,启动特殊流程,并告知老人女儿这种情况可上门服务。内勤行长表示,在客户处于急救紧急状态时,也可以直接将钱打到医院进行救治,老人女儿现场未表态。

银行从业者刘娜(化名)常会面对这类特殊情况。有时客户无法到场,家属前来咨询取款问题,她会综合具体因素,给出相应答复。

在她看来,如若老人在世并且意识清醒,能简单地表达自己意愿,这种情况是“最好办的”,核心逻辑是“要以老人的真实意愿为准”。

她称,如果老人的账户正常,可以将其密码和存折或者卡,交付给信得过的经办人,经办人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和老人的身份证、存折,去银行输入密码进行取款或者转账。如果老人的账户不正常,存在账户被控制或者忘记密码等情况,取款者可以联系银行的工作人员,上门核实老人的意愿。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由老人指定一位代理人,代理人前往银行进行账户的解控和取款。”

不光是老年客户,部分银行会为不方便前往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提供预约上门服务。江苏一家银行的柜员陈岩介绍,客户可以拨打网点电话和主管预约时间,他所在的银行通常会安排主管及大堂经理两人上门核实,当事人出具授权委托书,被授权的家属带着两个人的身份证和相关凭证,到柜台办理。

陈岩说,取款流程所需时间取决于面额大小及网点繁忙程度。如果是小面额,且网点不忙,可以当天核实完毕,马上回来重新办理;如若客户所取金额较大,超出网点备的金钱数额,就需要工作人员先帮客户和银行大库预约这笔钱,让客户第二天再过来取;而如果当天网点较忙,主管及大堂经理可能次日再上门。

但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陈岩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若客户本人已没有意识,银行无法提供上门服务。

这类情况也曾多次被媒体报道。2022年上海一老人生病失去意识急需用钱,其妻子不知银行卡密码,公证处、民政局、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均无法提供监护人证明,需通过法院获得老伴监护人身份,才能进行财产处理,但处理周期要一两个月;2018年新疆一老人身患老年痴呆,忘记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家属,由于客户意识不清醒,无法确认相关事项,即使上门服务,也不能代办更改密码的业务。

“里外不是人”

“在老人在世并且意识不清醒的情况下,家属并不知道密码,没有任何一家银行会同意取款的。”刘娜强调,“因为老人的真实意愿是无法得知的。我们可以想一下,这个老人他是否愿意自己的钱被家属取走?家属是否真的会将钱用于医治老人?老人恢复后发现钱被取走了,不会来找银行麻烦吗?”

她所在网点曾遇到过类似的困境,两个成年人推着一位病人前来,男人自称是病人哥哥,女人自称是病人妻子,要求支取病人的全部存款。由于客人无法说话和动弹,工作人员多次让其通过眨眼来表达是否同意取钱。

“不愿意配合,还是无法配合,他没有办法去表达。我们就拒绝为客户取款,因为根本就没有办法核实到病人的真实意愿。我们当时能感觉得到,好像他是不同意的。”刘娜称,尽管他们表示,能够将钱打入病人所在医院作为医药费,并劝说对方先带病人回家休息,但对方坚决表示要取现金。

她回忆,当时僵持了两个多小时,银行方面担心客户的身体会出现问题,便报警了。警察来了,发现随行的女人并不是病人的合法妻子。在警察的劝说下,他们才离开。刘娜表示,这件事情让她和同事都很后怕,“万一当时真的迫于压力,给客户取款了,客户恢复之后,来对我们银行进行问责,那就是重大失误了。”

类似的情况让她觉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如果你拒绝办理,要被客户骂,被舆论骂。但是如果你同意办理,又违反了规章制度,甚至法律法规,甚至会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她说,针对客户意识不清醒或完全无法表达的情况,也有取款的可能性,但这笔钱只能够用于为客户治病,其家属可以提供客户所在医院的公司账户,由医院进行监督,确保这笔钱的用途。

在银行办理存款继承,亦分两种情况。中国农业银行云客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需一次性提取已故存款人的账户余额,总额不超过5万元,逝者配偶、父母及子女需带身份证,提供存款人的死亡证明,户口本等关系证明,在网点签署承诺书。陈岩说,“继承业务需要总行授权,如果你的材料提供得不全,是办不了的。”

如若提取总额超过5万元,属于大额存款,刘娜说,为了防止继承纠纷,需要家属们先去公证处进行公证,继承人或指定代理人带着公证书和相关证明,到银行去支取遗产,“这笔钱是遗产,要遵从我国遗产继承法的相关规定。”

“客户觉得你多管闲事”

在刘娜看来,银行工作趋势是简化柜面流程,鼓励客户到自助机或App上自助操作,但这种方式对特殊客群来说不大易行,他们更适合线下办理业务。“银行对残疾人、老年人、军属这些都有优待,基本上会优先安排窗口进行服务。”上述离职员工同样提到。

为了更好服务特殊客群,近些年,许多银行都在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软件都会做适老化,大字版的配置。网点肯定会配置老花镜,大型网点可能会配置轮椅,可以推行动不便的老人去办理业务。”一名已从银行离职两年的前员工介绍。

张明远(化名)与团队的工作是帮助银行做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有银行想要做好适老化改造,需要“考虑的点非常多”,大致可分为物理环境方面、服务方面及信息技术方面。在银行网点设置无障碍坡道、安装呼叫按钮、配备爱心座椅、设立爱心窗口,都属物理层面的改造措施。而打造手机银行“长辈版”,简化页面的操作流程和内容,能够帮助老年客户更易使用线上App。

对于张明远来说,为线下网点做服务培训情况复杂,每个环节都要慎重妥帖。银行服务不同类型的客户,要考虑到他们的需求与特性,考虑到不同业务的办理类型,根据需求提供服务。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可能涉及银行服务流程的变动,而改动服务流程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安全体系,“蛮多时候它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线下服务能够更为直接地提供帮助。陈岩说,任何客户如果特别着急,需要快速办理业务,都可以和大堂经理沟通,他们主要承担引导分流的作用,能够给予帮助。

陈岩每日接待的客户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老年群体,她会在客户具体操作时予以提醒,“密码输三次错误就会锁死,所以每次输密码的时候,当客户第二次输错了,我们就会提醒,让他们再好好想一想,或者打电话问一问,因为再输入一次错误就锁死了。”

这些一线银行柜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资金安全防护上。客户们有时会面临诈骗或洗钱风险,陈岩说,银行会组织进社区活动,向网点附近社区的老年人,宣讲反诈、反洗钱相关的知识,并赠送一些小礼品。

平时,根据工作要求,她会询问客户取款用途,核实开户目的,如有老年人在存单没有到期时,就要销户将钱取走,且数额较大,也要仔细询问清楚,叮嘱他们用卡安全,谨防电诈,不要帮别人过渡资金。

她遇到过一次,不论怎么劝说,对方都执意要开办银行卡,办卡理由前后不一致。行长反复询问,这位老年用户着急,说办了卡有人会往里面打20万元,这被工作人员认定可能涉及洗钱,不断劝说阻止。

保护资金安全和提供便捷服务有时不可兼得。刘娜知道,银行对客户的银行卡限额或进行控制,反复核实取款或转账的真实用途等措施,“确实给客户带来了麻烦”,“每当这个时候,客户可能会觉得你多管闲事,甚至觉得你是不是故意不给我取钱,故意为难我。”

她和同事曾遇到一位来自湖北的客户,对方称需从被限制的银行卡上转账给住院的家人,但其转账记录异常引起了他们怀疑。经反复核实,客户坚称属实。在刘娜和同事进行解控流程时,客户突然选择放弃。次日,客户告诉他们自己被骗了,其他卡上的资金已经全数转出,唯独这张卡因限额,减少了他的经济损失。

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诗娴 汤新健

责编 谭畅

相关文章

2025-05-23 04:55:00
2025-05-23 01:00:00
2025-05-22 09:37:00
2025-05-22 02:00:00
2025-05-21 16: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