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评论丨关注医学“4+4”,警惕因个案把培养模式歪曲为“特权通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5:20:00    

不能把个体与培养模式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出了舆论风波就否定整体。

5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日关注到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某被举报所引发的相关舆情,已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围绕该事件产生的舆论质疑,相信将迎来一个确切的结果。而此事中,董某被指系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4+4”项目培养的规培生,其“经济学专业本科+临床医学博士”的学历背景亦引发争议。

据新京报报道,“4+4”试点班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自2018年以来推出的医学教育改革之举,试点班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以培养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和国内传统的医学生培养路径(攻读临床五年制本科、三年硕士或者八年制本博连读)不同,“4+4”学制中,前4年学生接受的是非医学专业教育,后4年才是医学教育。

有人因舆论风波质疑这一培养模式本身,不理解本科学艺术的也能读医学博士,并称这么大的跨度“闻所未闻”。这是因为对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了解。

当然,公众关注该“4+4”培养模式是否存在“交易空间”,可以理解,但要注意的是,目前董某的学历背景是否存在问题尚在调查中。即便有问题,也不能把个体的问题与培养模式的问题混为一谈。跨学科培养医学人才,是大势所趋。要针对发生的个体问题,推进培养模式完善,而不能就此否定培养模式改革。

对于“4+4”模式,一味关注学生的本科专业背景并无太大意义,因为这一模式强调的就是跨学科,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对此,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把好培养关、毕业关、规培关。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各学科都在发生新变化,医生对AI技术的掌握,需要更复合的知识结构、人文素养,这可以提高医生的整体素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早在2002年就探索开启了“4+4”培养临床医学博士的模式,浙江大学医学院在2005年开办了“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培养医学博士体系,但具体要求有所不同。

总体看来,“4+4”模式当前只在少数学校试点,招生对象多限定为名校学生或者本校本科生,其准入门槛并不低。有部分人把“4+4”模式本身歪曲为“特权通道”,这是需要警惕的。要把受质疑的招生问题与招生培养模式分开,不能因为出了舆论风波就否定整体

当前,更需要对相关个体问题进行严查,比如是不是降低招生标准、求学期间的论文是否存在造假或代写问题、规培是否严格按要求进行等等。培养单位应针对舆论反映的问题,调查招生、培养、毕业、规培等各环节是否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况。在处理具体当事人的同时,也要堵住相应漏洞,提升完善培养模式。

“4+4”模式走进公众视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好事,这会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学科交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意批驳、反对。若当前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问题,那便借此机会加以完善。需要防止的是,因为出现了舆情就全面否定整个培养模式,那不是对待人才培养改革的理性态度。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刘辰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相关文章

2025-05-01 15:20:00
2025-04-30 19:50:00
2025-04-30 17:56:00
2025-04-28 16:49:00
2025-04-27 1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