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点赞!广州首期羊城菁英校长培养工程评选出优秀学员29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0:15:00    

近日,广州市首期羊城菁英校长培养工程正式结业。本期培养工程以学校管理人员为主,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培训,共有来自广州公办中小学校的学员99名参与,最终评选出29名优秀学员并颁发证书。

活动现场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

有你认识的校长吗?快来为ta点亮爱心吧!

有你认识的校长吗?快来为ta点亮爱心吧!(可多选) 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校长肖宇宁 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副校长梁宇恩 广州第二中学副校长郑海明 广东广雅中学副校长陈一鸣 广州市艺术中学副校长谭萌 花都区实验中学副校长徐志添 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党支部书记黄伟进 广州市五中附属初级中学副校长陈永耀 广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伟 广州市第二中学副校长何院琴 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副校长张东方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涂秋元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党委书记刘娟 广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周拥军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校长谢荣斌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副校长张键飞 广州市南沙区潭山中学校长邓建恒 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党支部书记朱欣川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中学书记、校长何秋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校长叶炳健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长姚建军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花都附属小学校长夏颖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副校长马媛 广州市第四中学校长王金阳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校长刘莎 广大附中南沙实验学校校长陈文学 广州市天荣中学校长张爽 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校长张英 广东仲元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邓胜旺 提交

培养“教育家型校长”

为什么举办羊城菁英校长培养工程?

2023年,广州市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联合启动羊城菁英校长培养工程。

该项目以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为目标,从全市遴选出近百名优秀年轻校级干部,开展为期两年的“浸润式”培养,旨在为“学有优教”提供强劲人才引擎,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教育可持续发展格局,推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沈玉顺介绍,本期培养工程学员多为年富力强、教育经验丰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管理人员。

根据任职年限,学员被分为启航、续航和远航三个班级,两年间,活动组织了包括6次集中研修、32场专家报告、18场教育实践研讨会等,学习内容涵盖航空航天、新能源、中医药产业发展等。

当天,活动举办了圆桌研讨,各地优秀校长代表齐聚一堂,分享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校长要善于反思,引入专业团队对学校进行自我诊断,依据诊断结果改进管理。”广雅中学副校长陈一鸣说,应当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打造多元课程和高端场所;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治理体系,关注课程、课堂和教师发展;推动学科与生涯教育融合,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广东广雅中学副校长陈一鸣。

外国语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中外文化交流能力的任务,在广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伟看来,校长应依托学校自身特色开发课程体系,如广州外国语学校开发了“1+1”复语教学模式和“语言加”“外语加”活动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令我欣慰的是,如今家长已不再单纯地询问孩子的成绩,而是会主动与老师探讨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校长陈文学说,校长要积极加强过程性、诊断性等多元评价,助推教育评价改革,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解压松绑”。

好校长首先是一名好老师

近年来,广州中小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加上一些校长退休或即将退休,校长队伍建设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问题。

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赵琼飞介绍,2020年以来,局属中学提拔使用年轻校级领导达28人,100%实现每所学校配备1至2名45岁以下校级领导,实现老中青、文理科搭配,建好校长队伍“蓄水池”。

随着深度求索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时代呈现出“一日千里”的巨大变化,校长该何为?

“当前,校长被赋予了更高远的使命与追求,要在政治站位上具备战略眼光,能将国家顶层设计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策略,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推动教学创新。”赵琼飞说,在管理方式上,要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的科学管理转变。

在评价方式创新上,赵琼飞认为,要打破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品德发展、身心健康等。

赵琼飞说,好的校长首先必须是一个好老师,一定要扎根教学一线,站稳讲台,成为教学领域的行家里手。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通过观察全国各地的优秀校长,总结出校长普遍拥有的短板,并将其概括为三个字“神、思、写”。

“首先是教育家精神,各个校长对标教育家的六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其次是思路、思想和思维,其中,校长的思维品质、思维方式,已逐渐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成为制约大家发展的瓶颈。”李政涛说,最后,不少校长不善于写,无法把所思所想写出来,使得宝贵的创新经验难以留存。

如何解决短板?

李政涛认为,校长要成为学习专家,要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追问、反思、复盘和重建,实现终身成长。

具体来说,校长要找到学习的标杆,也就是“参照系”,把其作为学习对象。此外,要明确自身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校长的自信来自特殊的地域文化,特殊的文化传统、文化基因。

“校长们要想清楚,自己的思想是如何从广州的土壤、广东的大地上成长出来的。”李政涛说。

活动上,部分校长代表登台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东荟花园小学校长李晓宇在培训期间走访多地学校,并逐渐感悟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独特的灵魂”。返校后,他将带领学校利用智能设备,帮助学校孤独症儿童完成体育测试,将体育场作为学生能力的“孵化器”,推动全员运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南方+记者 陈理

【作者】 陈理

广州教育头条

相关文章

2025-04-04 00:15:00
2025-04-03 14:49:00
2025-04-03 12:13:00
2025-04-02 19:51:00
2025-04-02 15: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