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与中国现代文学联系在一起——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9周年



记得有一年我去上海的一所中学开讲座,向学生介绍茅盾先生的文学作品。临开讲前,中学的校长提醒我说,杨教授,可能现在很多中学生不一定熟悉茅盾。他希望我讲得故事性强一些,表述上生动一些,不要理论讲得太多。那一天我主要围绕茅盾晚年的回忆录来介绍。学生们听得很认真,讲座效果也很好。但我心里一直觉得对绝大多数文学爱好者而言,茅盾的名字是大家熟悉的,知道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鲁迅、郭沫若齐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7月4日,是茅盾先生的生日。1896年的这一天,茅盾先生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的一个普通人家家里,他原名沈雁冰,八岁时,父亲病逝,留下了他和弟弟沈泽民与母亲相依为命。沈雁冰先后在嘉兴、湖州、杭州和北京求学,1916年夏,他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通过亲戚的介绍,于8月28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由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17年12月,他在商务印书馆的《学生杂志》发表《学生与社会》,这是他正式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沈雁冰成为沪上文坛极其活跃的新人,他在《时事新报》及上海的各大报纸发表文章,在商务印书馆的各大期刊发表文章。1920年底,受商务印书馆之托,接手主编《小说月报》,因改革《小说月报》而与北京的郑振铎等新文化人士结识,成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在他手里,五四新文学赢得了全国最大的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像鲁迅、王统照、许地山、冰心、庐隐、冯沅君等,都在上面发表过作品,后来的老舍、丁玲、巴金等,也在《小说月报》发表过作品。从1922年开始,沈雁冰与鲁迅建立起了通信联系。与此同时,他于1920年参加了陈独秀组织的中国共产党小组活动,成为联络全国各地党员活动的联络员。1925年底,他作为上海中共代表,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后,因国共合作工作需要,留在广州,担任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的秘书,负责编《政治周报》。后参加北伐,担任《汉口民国日报》总编。大革命失败后,他受到国民党南京政府的通缉,与中共失去联系,由此转入文学活动。

今年3月北京茅盾故居重新开放,作者(站立者右5)与毕飞宇、李洱、乔叶、徐则臣等茅奖获得者在茅盾故居合影
1927年9、10月号的《小说月报》,发表茅盾的小说《幻灭》,这是他第一次用“茅盾”这个笔名。换句话说,“茅盾”这一名字,是在上海诞生的。正是从那时开始,作为小说家的茅盾,影响越来越大,1933年他的长篇小说《子夜》出版,同时期他的《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发表,这些创作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领袖地位。瞿秋白认为文学史将记住《子夜》这部作品。毫无疑问,《子夜》是茅盾先生的代表作,它不仅是用现代长篇小说的形式,展现了1930年的上海城市生活,更重要的,是以长篇小说的方式展现出他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和开阔的文学视野。譬如,他在《子夜》中对股票交易的描写,其生动性和准确性都是此前新文学作品中少有的。再譬如他对三十年代上海都市各色人等的全景式描写,也是以往长篇小说中少有的。他的史诗性的文学笔法,影响了无数代文学爱好者的文学创作。像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等,都可以见出茅盾《子夜》的影响痕迹。新世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其作者金宇澄在创作谈中,也提及《子夜》对他的影响。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新文学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尤其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第一届中国作协主席,负责筹备出版《文艺报》《人民文学》和《世界文学》等重要期刊。这一时期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发表了一系列的文学评论文章,宣传新人新作。像他195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6月号上的《谈最近的短篇小说》;1961年《文艺报》连载的他的《一九六O年短篇小说漫评》等,对于扶持新中国年轻作家的创作,尤其像他对陆文夫、茹志鹃等年轻作家的创作的评论,对青年作家创作直接起到激励作用。茹志鹃的《百合花》完成后,寄出去两次,都被退稿,在《延河》发表后,茅盾先生读后极为赏识,写评论推荐,后来还为茹志鹃的小说出版写序,扩大了茹志鹃在当时文学界的影响,可以说,没有茅盾先生的推荐、评论,作为文学新人的茹志鹃的文学之路,不会走得那么顺畅。此后,茅盾和茹志鹃一直保持着联系,尤其是“四人帮”粉碎之后,茹志鹃多次将自己的作品寄给茅盾先生,请他提意见。1981年3月27日,茅盾先生在北京病逝后,茹志鹃闻讯马上就写了《说迟了的话》发表,以表达自己的悲痛和怀念。其他像上海的巴金先生,在纪念文章中也曾说过,他一直将茅盾视作自己文学上的老师。茅盾对巴金的文学成就也是积极肯定和推举。曾看到动荡年月中的一份小报,其中有一篇揭发巴金的材料,揭发茅盾“文革”前负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作家文集的编委会,在已经出版的诸多现代作家文集中(包括茅盾自己的文集),《巴金文集》是卷数最多的,这体现了茅盾对巴金的重视(但却被造反派污蔑为茅盾为了给巴金更多的稿费)。而巴金先生后来在复旦开设的讲座中,热情介绍茅盾的文学成就。1981年,茅盾先生在病重期间,拿出了自己积蓄的25万稿费,设立资助长篇小说创作的奖金,这就是今天的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当代中国文学奖中影响最大的奖项之一。从这些同时代的作家以及后来年轻作家与茅盾的关系中,是可以看到茅盾先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贡献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茅盾的小说、散文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都是范文。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一段时间,他的作品被删减掉很多,甚至有的干脆彻底删除。所以,话就要回到文章的开头,今天的一些中小学生可能不知道、不熟悉茅盾这个名字,因为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少见到茅盾的作品。但我以为在现代中国文学中,茅盾的文学作品毫无疑问是第一流的,不阅读或不熟悉他的作品,对文学爱好者而言,是一种损失。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今天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9周年,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去读一读他的作品,感受一下他作品的文学魅力。

作者杨扬系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