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方位多角度!粤港澳媒体湾区行深入惠州采访报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0:34:00    

  “惠州惠州,惠民之州,惠聚美好!”4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采访团的口号在惠东白盆珠水库响起。4月17~19日,由中国记协联合香港新闻联、澳门记协、广东省记协共同组织开展的“同心筑梦·共谋发展”粤港澳媒体湾区行第三场联合采访活动在我市开展,40余名青年记者和网络大V深入了解惠州新质生产力、文旅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科技研发应用等情况,全方位、多角度聚焦惠州高质量发展。

  用好发展资源打造海上牧场

  位于惠州博罗县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是立足惠州,面向全国,辐射大湾区、港澳台乃至海外地区的重要农产品生产贸易平台。该园区首期10万平方米的食品食材加工集配中心投入运营,进驻的70家企业已有28家投产运营,涵盖央厨预制菜、蔬果、蛋制品等多个行业。

采访团参观采访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广东优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西军表示,“我们在惠州有一些农业订单,我们现在做的三明治里边加的生菜就是在惠州种的,这个园区工厂的产能一天是10万到12万份,每份食材从生产到上架,全流程控制在24小时内完成。”

  在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一方海(广东)海洋牧场有限公司依托双月湾海洋生态旅游产业特色,以倡导“渔旅融合、产业互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为理念,建设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现代渔业养殖与海洋休闲旅游相融合的“现代渔业海上田园综合体”。

采访团参观采访一方海(广东)海洋牧场有限公司。 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在我们这里,全球首次攻克黄唇鱼、硇洲族大黄鱼这两种濒危鱼种人工繁殖的难题。”一方海(广东)海洋牧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明艳介绍,一方海所在地有9个渔村,希望把海洋牧场建设成第10个“海上渔村”,将十个渔村连成一个家、一个平台。据了解,海洋牧场主要养殖金鮸鱼、黄唇鱼及南海大黄鱼,最多一年养殖金鮸鱼20多万尾,产量2000多吨。

  邢明艳表示,要用好发展资源,把“联农带农”振兴起来,需要“一手有货、一手有人”,该地属于传统渔业小镇,人们世代打鱼为生,如今一些渔民转业成了海洋牧场的员工。

  保护海龟“最后的产床”

  海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被列为濒危物种。作为我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亚洲大陆架唯一的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海龟“最后的产床”。每年6~10月的繁殖季节,都有绿海龟洄游前来交配、产卵,当地人称之为“海龟湾”。保护区内,讲解人员向采访团介绍了近年来海龟湾生态保护情况。据了解,保护区地形地貌独特,具有原始花岗岩基质海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其中产卵沙滩长约1000米,沙粒直径为0.05~0.2毫米,沙质松散均匀,是海龟理想的“产床”。

  据了解,为挽救海龟这种濒危物种,保护区早在30年前就做了大量尝试,着手海龟人工孵化和稚龟收集标壮放流工作,把刚出壳的稚龟收集起来,进行人工培育,标壮后放归海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海龟抵御天敌的能力。几十年来,一窝窝人工繁殖的幼龟从这里奔向大海。

  融合惠港资源推动科技研发应用

  “第一次来惠州,就被这里悠久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高科技发展态势深深吸引!惠州不仅是文化高地,更是高科技产学研高地。”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高级记者彭凯雷在参观了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后难掩兴奋之情。

  2024年9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的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在科研创新、产业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充分发挥港理大的人才、科研优势,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大亚湾落地孵化并实现产业化,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科技力量。

  研究院将成为惠港两地合作的新典范,为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惠州的发展注入“香港元素”,进一步推动惠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在惠州的3天采访活动中,采访团还深入采访了白盆珠水库、东湖旅店、东江流域管理局、惠州侨文化展览馆、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西湖等地,并通过报刊、电视、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及网络大V社交媒体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惠州日报记者凌保康 黄桃

  ●特写

粤港澳媒体点赞惠州多面魅力

  “惠州这座城市生态环境非常好”“被惠州悠久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高科技发展态势深深吸引”“希望更多人来到惠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4月17~19日,由粤港澳大湾区26家媒体组成的联合采访团走进惠州,深入惠州的科创园区、文旅胜地、运动场馆,聚焦科技创新新成果、文旅融合新亮点、体育发展新态势,全方位感受惠州的发展脉搏与活力。

  在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高级记者彭凯雷仔细了解了该研究院的产学研成果。说起惠州,他难掩兴奋之情:“第一次来惠州,就被这里悠久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高科技发展态势深深吸引!惠州不仅是文化高地,更是高科技产学研高地。”他表示,这样的创新平台,将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现代化的中央厨房和配送基地令人眼前一亮。香港商报副总编辑、新媒体中心主任李晓颖边走边看,详细询问农产品的来源、加工和配送情况。当了解到许多优质农产品通过该基地发散配送到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时,她兴奋地说:“这一路我看到惠州的生态环境特别好,而优良的生态环境下,产出的优质农产品也更加令人期待。这里不仅保障了‘菜篮子’供应,更架起了惠港两地民生交流的桥梁。”

  走进东湖旅店,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记者郭善如在参观时非常激动。“来到这里,通过这些史料,直观地了解到先辈们经历的苦难,想到他们历经无数苦痛,才为我们争取到如此光明的未来,心情格外沉重。”郭善如表示,澳门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希望能带动更多澳门青少年来这里参观旅游,既能丰富他们的见闻,加深对祖国的了解,也能让他们更深入认识红色革命文化历史,铭记先辈们为新中国奋斗的历程。

  在惠州体育运动学校,轮滑训练场和滑板场的热闹场景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看到香港轮滑队和惠州轮滑队的队员们一起集训,彭凯雷有感而发:“惠州在体育运动方面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众多优秀运动员,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在轮滑等运动项目上的发展,不仅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未来可期。”

  香港坚料网新媒体记者李烨莹是第二次参与粤港澳媒体联采活动,这次采访再一次让她切实感受到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活力。“走进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看到很多惠港两地青年创业成果。香港青年来此创业获得政策支持,融入大湾区创业浪潮,与内地青年优势互补,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缩影。”

  “惠州太美了!”来到美丽的海龟湾,香港网络红人工作者协会主席高松杰忍不住赞叹。高松杰认为,惠州是生态与创新融合的典范,生态优势突出,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宜居特质也吸引着香港青年群体,而香港很多年轻人也非常关注环保生态、文创文旅,期望未来能推动两地在环保研学、创业项目对接等方面的跨域合作。

  惠州日报记者黄桃 凌保康

相关文章

2025-04-22 10:34:00
2025-04-21 20:15:00
2025-04-21 07:20:00
2025-04-19 19:29:00
2025-04-19 1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