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守护者的“工作日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当城市里千家万户开启愉快的假日模式时,有一批劳动者却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有的守护城市夜生活的安全,有的在医院急诊室抢救患者生命,有的为旅客排忧解难……他们是假日祥和的守护者,是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是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跟随城市“守护者”,一同记录下他们的工作日常,并以此向他们致敬。
守护商圈夜生活安宁
4月30日,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永昌派出所所长何颖凡将执法记录仪别上肩章时,云纺商圈的霓虹灯正在苏醒。金属卡扣咬合的声音混着对讲机电流声,在肩头传来细碎的回响。这是永昌派出所推行“领导压一线”夜巡机制的第21天。
华灯初上,在何颖凡的带领下,这支由派出所、行业场所安保人员及商业区各行业代表组成的79人夜巡队穿梭在夜色中。“这个点,大家的‘上半场’还没结束……”何颖凡抬起手表,指针刚刚转过19时30分,“等酒瓶见底时,才是咱们‘接棒’的时刻。”他笑着说,这是大家长期以来观察总结出的规律。
总有意料之外的故事藏在夜色里,随着时间流逝,酒过三巡的人们一头扎进夜生活中,夜巡队的挑战也悄然而至:便利店老板娘拽住醉酒男子称没付款、小吃摊有顾客起了争执……每个突发警情都像一道裂纹,而夜巡工作就是将它们一一填补,守护这夜幕的安宁。而何颖凡肩头的对讲机,便是保障平安的“保险栓”,小频率连着商户安保的烟火日常,大频道则通向指挥中心的智慧中枢。
夜色最浓处总在凌晨。大悦城露营地驻唱歌手发现突然断电了,食客敲着酒杯起哄……得知情况后,何颖凡立即带领队员赶到现场,几名夜巡辅警接过商户递来的工具箱,蹲在配电箱前检查线路。当吉他声再次划破夜空时,他们的后背已布满汗渍。
当盘龙江畔开始有市民晨跑时,夜巡队正准备进行最后一次巡逻。何颖凡的半月板传来刺痛——这是连续几晚3万步巡逻刻下的烙印。
回到办公室,他在自己的夜巡日志中记录下当晚的情况:“今日刑事警情0起,调解纠纷7件,救助群众3人……”笔尖悬在“备注”栏良久,最终补了句私语:“孩子想吃萨其马,记得买回去。”
楼外传来早市喧闹声,何颖凡趴在办公桌上阖上眼,对讲机仍在低电量闪烁。当夕阳西下,霓虹灯将再次点亮街道,而总有人提前走进暮色,把身影织进这座城市的守夜经纬里……
与时间赛跑的坚守与担当
走进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护士快步穿梭在病区之间。外伤、心梗、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送来的病人症状不一,经过快速询问和查体,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快速判断病情,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迅速分级分区诊疗,分流到内科、外科、抢救区、留观区等不同区域展开抢救。
这样的场景不分昼夜,是急诊医学科的常态。
9时许,抢救室里,值班医师黄雪正在接诊一名66岁的胸痛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抽搐,黄雪大喊:“患者发生室颤了,立即复苏,准备除颤!”抢救团队立刻就位,迅速开展抢救,2分钟后患者恢复心跳。此时患者病情已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抢救团队快速将患者送至导管手术室进行急诊介入手术,经后续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出院。在急诊医学科,医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患者病情,当机立断展开抢救,诠释“时间就是生命”。
在抢救区、留观区、急诊诊室、采血室、注射室,医护人员各司其职,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医护人员的处置冷静而高效。“一天大约接诊300人,Ⅰ、Ⅱ级病人占比20%左右。”对于在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医学科工作了21年的科室主任郝丽来说,急诊科没有假期,每一天甚至每一秒都要准备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节假日因为部分门诊停诊,县区转诊比日常多,急诊科医护人员不休息,也很难补休、调休。
“急诊科必须每一秒钟都有医生在岗,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患者生命体征尽可能维持住,患者才有机会做下一步的针对性治疗。”郝丽8时到岗,到10时,已经接手7名需要抢救的患者。每次把患者从死亡线拉回来,都能让整个急诊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倍感振奋。
“医生,‘五一’我想出院回家。”采访中,一名患者来找郝丽。郝丽说:“今天你需要做一个全面评估,确认病情有没有反复,平稳了再考虑回去。”
对于患者来说,最大的心愿是健康回家。对医生来说,最大的成就感也是看到患者平安回家。
用心服务每一名旅客
4月30日6时许,晨光熹微,昆明站的候车大厅已经熙熙攘攘,旅客将从这里乘车前往四面八方,开启不一样的“五一”之旅。大厅内,昆明站客运车间客运三组的工作人员早已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昆明站客运车间客运三组共56名职工,日常承担旅客进站乘车组织、重点旅客帮扶、解答问询、遗失物品找寻等业务,整个班组青年职工占半数,是一个充满活力、干劲十足的团队。“‘五一’假期,我们将服务工作体现在细节上,用心服务好每一名旅客。”33岁的值班站长李黎笑着说。
作为昆明站客运车间最年轻的值班站长,李黎在工作中时刻冲锋在前,设身处地为旅客提供服务,得到很多旅客的表扬。
“妹子,谢谢你,有机会去保山来家里吃饭!”4月20日,由昆明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缓缓驶出站台,来自云南保山的60名老年旅客踏上新疆之旅,发车前,领队马怡芳老人握着李黎的手表示感谢。
60名老年旅客平均年龄65岁。当天上午,李黎接到老年旅客要乘车的通知后,带领班组人员迅速安排安检口、验证口工作人员,做好全方位畅通服务。从进站开始,李黎高度重视乘车组织工作,全程开通绿色通道,让老年旅客进站更加快速、便捷。考虑到距离乘车还有3个小时,李黎引导老年旅客来到重点旅客候车室,划分专门的候车区域,便于老人们休息候车。其间,还安排工作人员送上茶水,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等,一系列的温馨服务让老人们非常满意。
用心服务旅客,是每一名班组成员的职责。昆明站北进站大厅内,昆明站客运车间客运三组小组长袁思敏巡视时发现一名六旬老人步履蹒跚,急忙上前搀扶。询问得知该旅客着急来赶车,没来得及吃早餐,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袁思敏立即端来糖水,并去候车室为老人买了早餐。直到列车检票时,袁思敏把老人护送至车厢内,确保其安全后才离开。
目前,正值“五一”假期,昆明站将持续抓实各项便民举措,开展适老化、无障碍化、儿童友好型旅行环境升级。同时,客运三组成员将优化完善服务,坚持重点旅客爱心预约服务,发挥“春之旅”服务小分队作用,在进站口、候车室、站台等关键岗位关注重点旅客,确保温馨服务贯穿旅客乘车全流程。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子仪 徐婕 王绍芬
通讯员:杨坤明
责编:李晓梅
编审:杨艳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