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垫底少交流,泉州一七龄童疑患“孤独症”;医生:系语言发育迟缓,0~3岁是黄金干预期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 通讯员 谢明花 文/图
泉州7岁男孩航航(化名)的妈妈最近愁眉不展:即将升入二年级的航航,一年级时语文、数学成绩始终在10至20分间徘徊,稳稳占据班级倒数第一。更让她揪心的是,孩子在学校极少与同学说话。这到底是学习困难,还是传说中的“孤独症”?带着满心焦虑求医后,答案终于揭晓——航航患上了语言发育迟缓。
泉州医生特别提醒,0~3岁是语言发育迟缓的黄金干预期。一旦发现孩子语言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水平,务必尽早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语言问题早有迹象 3岁才开口说话
家住泉州南安的航航即将升入二年级,然而他在一年级的表现却让全家忧心忡忡:语文、数学考试成绩每次都在10至20分之间波动,始终是班级倒数第一。更令人担忧的是,老师向航航妈妈反映,孩子在学校几乎不与同学交流;而邻居们也发现,航航平时很少说话,对他人的招呼常常无动于衷。一时间,“这孩子是不是有自闭症”的猜测在亲友间传开。
心急如焚的航航一家,近日带着孩子来到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孤独症门诊就诊。儿童保健与康复科主治医师熊丽峰为航航进行了详细面诊,通过询问病史、诊室内互动观察,初步排除了“孤独症”的可能。

熊医生为孩子面诊、与孩子互动观察(医院供图)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孤独症门诊医护人员为航航做了一系列相关评估。最终,熊医生向航航妈妈解释:孩子的学习困难和社交退缩,根源在于“语言发育迟缓”。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坦言孩子语言问题早有迹象——直到3岁才开口说话。但由于家人过度溺爱,忽视了正常语言发育规律,加上孩子由老人抚养,缺乏良好语言环境,最终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惋惜错过“黄金期” 坚持干预依然重要
令人惋惜的是,航航已错过语言发育迟缓的最佳干预期,且问题已明显影响学龄期学业。针对航航的具体情况,熊医生量身制定了言语治疗方案,调整了语数科目教学策略,并反复强调家庭干预的重要性。医生还与航航妈妈建立了紧密联系,通过定期线上反馈和指导,确保干预措施落到实处。
“绝大多数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只要早期能被识别、接受全面评估和持之以恒的综合干预,都能取得显著进步。”熊医生表示,尽管航航错过了最佳时期,但坚持干预依然至关重要。语言能力的提升不仅有望改善成绩垫底的状况,更能为他打开更广阔的成长世界。
若语言能力明显落后 须及时就诊
据了解,医学上,语言发育迟缓被称为言语和语言障碍,是儿童常见的发育问题。这类孩子与同龄人相比,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存在明显延迟或异常,可能由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
“0~3岁是黄金干预期。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阅读、理解、计算等能力,对学习、生活、工作及心理发展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熊医生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语言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水平,需尽快带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专科医生会通过相关检查,全面掌握孩子发育状况,明确语言迟缓的原因,再由专业医生、言语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共同制定综合干预计划。同时,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家庭环境改善是干预成功的关键,比如,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增加亲子有效互动、坚持亲子阅读、主动创造沟通需求等。
小贴士:出现这些信号家长须留心
1岁:不会用手指指向想要的物品,不会用挥手表示“再见”、摇头表示“不要”等常见手势。
15个月:不能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字,对“不”“再见”等简单指令无反应。
18个月:能说出的有意义单字少于10个,无法分辨熟悉的声音。
2岁:词汇量少于50个,不能理解“把球给妈妈”“过来坐下”等简单指令。
2.5岁后:仍以单个词表达为主,无法将两个词组合成有意义的短句。
编辑:林威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