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评论丨市民呼吁抢抓AI发展机遇,要重视也要量力而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21:14:47    

面对AI新风口,地方能够发展什么,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资源基础等,明确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定位和具体的发展方向

“能否提前布局新产业新业态呢?不要总是追寻别人的脚步。”近期,洛阳有网友通过洛阳网“百姓呼声”板块提出,眼下人工智能兴起,也将会是未来数年间的潮流,建议当地抢抓机遇。当地发改委答复称,正在根据洛阳市产业基础和优势等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场景应用示范等研究,研究内容将纳入洛阳市“十五五”规划。

据澎湃新闻报道,多地代表委员和市民正呼吁当地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厦门、绍兴等地相关部门最近也就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人形机器人新赛道等提案作出答复。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地制宜抓住这里面的新机遇、新风口,已成为地方的必答题。特别是随着“杭州六小龙”的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地方都更加意识到加快布局AI等新兴产业的紧迫感。代表委员乃至普通市民都向地方政府“喊话”,反映出这种氛围的浓厚。

能理解城市积极拥抱AI的初衷,以及市民希望家乡好的心情,但越是在各方蜂拥抢滩之下,可能越要多些冷静和审慎。

人工智能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广的综合产业体系。既有硬件制造,也有软件研发,既有垂直应用,也有大量“AI+”融合行业。面对AI新风口,地方能够发展什么,还是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资源基础等,明确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定位和具体的发展方向。

过往经验表明,当一些产业热度已经完全起来的时候,再去重仓或者试图“摘果子”,可能已错过了好时机。因此,对多数地方来说,要想抢占较好的产业生态位,更理想的选择,其实还要从最基础的营商环境、创新生态等建设做起,如此才能有更多“赢”的可能性。

对地方来说,要引入一些具有行业地位的大项目、龙头型企业,其实拼的是全产业链优势和各种发展要素保障优势。在自身缺乏积累的情况下,想依赖引入有实力的AI企业来实现弯道超车的产业发展模式,本身已越来越难。还要看到,每个产业都有一定的发展周期,也必定会经历行业起伏,需要城市具备足够的产业定力和穿越周期、抵御风险的产业服务机制。这对地方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要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任何一个产业体系中,真正能够占据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的,可能只是少数城市。对于城市能级、产业基础、创新资源相对不那么突出的地方来说,与其跟风抢“风口”,不如在聚焦本地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谋求细分领域切入,先考虑如何切入产业链体系。这方面,既要呼吁有不甘失败、敢于摸高的进取心,也要倡导有脚踏实地的长期主义的坚持。

从更宏观层面来看,面对包括AI在内的产业发展风口,需要量力而行、理性而为。警惕盲目追随和无效竞争,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提升发展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若一哄而上,不仅可能影响新兴产业的发展生态,也可能对其他产业造成不当的挤压。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相关文章

2025-03-26 23:48:07
2025-03-26 23:23:42
2025-03-26 23:13:21
2025-03-26 23:03:27
2025-03-26 22: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