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狼疮日 |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以器官保护为核心目标
“约50%患者会出现以鼻梁为中心的对称性蝶形红斑。”在5月10日世界狼疮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徐健教授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非单纯的皮肤病,而是全身性的,可致人体所有器官和脏器都受累,如心脏、肾脏、肺、血液系统等。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徐健教授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是免疫系统发生了紊乱,有的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有的侵犯肾脏出现水肿、蛋白尿,有的侵犯血液系统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甚至连指甲都会受损,出现营养不良的指甲凹陷、裂纹等“狼疮甲”表现。此外,它还会侵袭心脏、肝脏、大脑等多个人体主要器官。
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重女轻男”的发病特点,男女比例达1:12,这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徐健教授介绍, 该病有两个好发年龄峰值:一是15岁左右的青春期,女性初潮后卵巢功能成熟,雌激素分泌增加;二是30-45岁的育龄期,此阶段激素波动显著,尤其是妊娠和分娩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不能根治,但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状态:就是在很长时间内疾病都处于平稳的状态,用很小剂量的药物就可以维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杨娉婷教授介绍,有经验的医生会通过机制和临床表现对轻、中、重度病人进行分型,轻中度患者推荐基础用药,一般的治疗包括羟氯喹、非甾体药等。若都不能好转,就会考虑使用中小剂量激素。在此基础上,如果有脏器损伤或者预后不良,需要尽早应用贝利尤单抗等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因为器官保护是治疗的重要目标和核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杨娉婷教授
徐健教授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以器官保护为核心目标。传统疗法依赖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激素易导致肥胖、痤疮、高血压、糖尿病等副作用,加剧器官损伤风险。近年来生物制剂,如贝利尤单抗等创新药的应用成为新突破,其通过精准抑制异常免疫通路,有效控制疾病活动度,减少激素用量及复发概率,部分患者甚至可停用激素,实现更安全的长期器官保护。他强调,生物制剂推动狼疮治疗迈入精准时代,医患协作、优化个体化方案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另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复查基本上是“终身”的,否则医生难以掌握病情和药物维持情况,不利于病情的长期控制。如果病情有进展,则需要更换药物和治疗方案,这需要患者保持很好的依从性,及时让医生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以及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①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中华内科杂志. 2020.
② 杨宝峰, 陈建国. 药理学(9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来源:人民日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