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将“小车”吹到终点,比谁用时短!南京小选手各有奇招
4月6日,第三十六届江苏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系列活动——江苏省第十六届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南京市级选拔赛在南京市秦淮区少年宫举行。全市64支队伍、26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以科技为笔,以实践为墨,共绘南京科创教育的蓬勃图景。
本次活动经省教育厅批准,由省科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省科技厅主办,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组委会、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省科学传播中心、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承办。

本次比赛分为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两个环节。科学素养赛题灵活多变、贴近科技前沿、涉及多个领域,全方面考察各代表队的科学素质水平;动手实践题分别为“气垫小车”和“桥梁承重强”。

“气垫小车”要求选手们用提供的纸和纸杯等材料,制作出一辆包含气室和吹气孔的小车,小车在规定场地上由选手吹气产生气垫向前运动,到达规定位置越快越好。各代表队分工合作、精心设计、认真调试,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小车。比赛现场,同学们拿着吸管,鼓着腮帮子对着小车使劲吹,十分有趣。

设计小车,各个参赛队各有奇招。南京市瑞金路小学的王弈博告诉记者,“要想小车跑得快,汽车底盘要尽量低一点,以保证它的重量稍微轻一点。”
考棚小学江羽玹说:“我的诀窍是把口子开大一点,这样杯子就可以斜着放,斜面可以减轻阻力。”
现场,来自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的朱彣彦、冯梓瑜、陆宇辰三位同学设计的气垫小车很特别,不仅底盘很低,杯子也切小了很多,前后高度不一样,底盘后面还开凿了一条缝。朱彣彦一口气将气垫小车吹到了终点,只用了1.12秒,“哇”现场响起了一阵惊呼。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利用午休的间隙来训练各项比赛项目,每个项目每天都要反复制作多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优化。”朱彣彦告诉记者,“我们在小车的后部精准地开凿了一个小洞,便于空气流出,为小车的加速提供强劲助力。对于为小车提供气源的杯子,我们也做了改良,将其设计成前大后小的独特形状,这其中是有科学依据的。就好比我们日常吹口哨,大口进气、小口出气能使气流更为通畅,吹气时也更加省力。”

南京市秦淮区科技总辅导员江凌昊告诉记者,本次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是以我们身边的这些低值易寻的材料去做任务,实现跨学科融合的项目化学习。气垫小车跑得快的诀窍在于气室越小越好,太大了一口气顶不起来,当然也不能太小,否则头重脚轻,会翻。因此,选手在设计的时候,要做好平衡。整体越轻越好。“在设计结构的时候,有很多别别窍,比如,后边可以短一点,气流可以出来推着车往前跑;前面也可以设计成斜面,这样阻力越小,跑得越快。”
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让科技教育回归生活本源,让创新思维扎根实践沃土。”这场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缩影,以“科学素养+动手实践”的双赛道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当公式与工具相遇,便是科技教育最美的模样。”孩子们不再困于纸面计算,而是亲手触摸科技的脉搏。
通讯员 周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