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州“取经”!市发改委主动作为解锁发展密码
为积极落实“百亿攻坚年、调度通报年、谋划发展年、作风改进年”工作部署,践行“三分之一”工作法,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引领作用,近日,市发改委主动作为,前往海南州、海北州发改委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十五五”规划、产业协同、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等领域深入对接,全力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市州协同发展新格局。
思想交融,敲定协同发展“关键棋”
在交流座谈会上,大家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展开深入探讨与经验互鉴,共同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生态保护上,聚焦三江源、祁连山南麓等重要生态屏障区域,计划联合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力求形成规划共同编制、责任共同承担、效益共同分享的生态治理新模式。产业协同方面,紧扣清洁能源、有机农畜等特色产业,就“绿电外送通道建设”“有机产品认证体系”等重点任务展开研讨,依托海南州清洁能源基地与海北州青稞、牦牛等特色农畜产品资源,合力打造全省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文旅融合领域,整合环青海湖、祁连山草原、河湟文化等丰富资源,联合策划跨区域文旅融合项目,推出“生态+红色+民俗”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旅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客源互送、品牌共建。
平台搭建,激活区域合作“动力源”
各方一致认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需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大局,科学规划市州联动发展路径。为此,着力搭建三大合作平台:规划衔接平台上,建立市州发改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定期沟通对接,针对湟水河流域协同治理、北部生态屏障建设、融入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等重大课题协同攻关,共同争取省级层面支持,保障规划目标一致、政策协同发力;项目合作平台上,相互学习分享项目谋划经验,共同谋划“源网荷储”一体化、有机农畜产品深加工等示范项目库,联合申报国家及省级重大工程项目;科技共享平台上,依托西宁丰富的科创资源,联动海北州、海南州共建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储能技术攻关、有机种养殖标准制定等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成果共享,奏响互利共赢“新乐章”
为推动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生态效益共享方面,推动跨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碳汇交易、生态旅游收益分成等模式,让生态保护成果切实惠及广大群众;产业红利共享层面,探索跨区域绿电交易,充分发挥西宁在科研、加工、集散方面的优势,与海南州资源禀赋形成互补,构建“研发—生产—消纳”融合的绿电产业生态圈,拓宽牦牛藏羊、青稞制品等特色农畜产品产销渠道,共同建设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绿色产品营销网络,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文旅市场共享领域,联合策划推出民俗文化巡演活动,建立游客大数据平台和宣传推广联盟,协同开发推广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游客数据互通、宣传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青藏高原文旅品牌的影响力。
市发改委将继续以此次交流成果为基础,赴海西州、海东市等地开展对接交流,持续深化与各兄弟市州的战略协作,加快制定生态保护、能源合作、文旅协同等领域合作清单,促进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全力打造“十五五”区域协同发展新典范。